|
本报讯 (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王喜进 刘楠)今年2月份,高密市民刘伟从某4S店购置新车后,发现后备箱底部变形,于是投诉到该市消协,双方在初步调解成功后,4S店又反悔不退款,消协随即启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邀请高密市人民法院法官参与联合调解,并对调解结果进行了司法确认,使得刘伟及时拿回了13万元购车款。 由于传统的消协调解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反悔拒不履行的情况时有发生,案件一旦进入法院诉讼,既耗时又费力。为此,高密市整合消协、法院等部门,成立消费维权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以案前引导、委托调解、审查确认、联合调解、联席会议“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实现了消费纠纷的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消费维权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