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废为宝“还原”生态农业 |
——诸城市用现代生物技术破解养殖污染难题 |
|
□本报记者 刘 伟 通讯员 徐春光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如何从源头将养殖场病害动物尸体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构架循环生态经济产业链?诸城市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做法值得借鉴。 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诸城是畜禽养殖大市,以畜禽和其他动物的最低死亡率计算,每年将产生大约1.2万吨病死畜禽。近年来,诸城围绕开展“386”环保行动,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了效益,保护了环境,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高科技化的进程。 近日,记者在位于诸城市西郊的山东盛世华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看到,有机废弃物发酵机组正在对病害动物尸体及粪污等进行处理,车间内干净整洁。公司总经理郭晓飞告诉记者:“废弃物原料从投料口投入后,加入一包‘尸可宝’或‘粪可宝’,按动按钮让设备自动工作一小时,便可在5—10天后得到经过完全腐熟发酵、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原料,发酵物已彻底灭菌,呈粉末状,杜绝了污染发生。” 据了解,目前国内通行的病害动物处理方式是焚烧或挖坑填埋处理,存有环境污染、疫情传播等危害,留下许多安全隐患。而盛世华脉公司采用全封闭高温化制、低温酶解干燥生产线,动物尸体处理实现了无废水、无废气、无害化处理,病源菌的杀灭率达到100%,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在传统农业中,直接使用鸡粪做肥料存在很大危害,鸡粪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按照传统模式直接使用可能造成病虫害传播、作物发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未经处理的鸡粪含大量未消化的有机质,不但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还可能因“二次发酵”烧根、烧苗,甚至造成农作物死亡。 诸城外贸是当地一家以肉禽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宰杀加工为主的企业。近年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鸡粪等农业废弃物,建立起年消化能力15万吨的畜禽粪便规模化加工企业金土地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 据介绍,公司采用全封闭太阳能发酵棚,利用微生物发酵接种剂,对鸡粪进行全封闭式好氧发酵腐熟,来迅速除臭、灭菌、发酵,从而避免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同时,鸡粪在65—70℃高温环境下反复发酵,可有效杀死有害菌,繁殖有益菌。在发酵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比,历经烘干、微粉、配料、搅拌、造粒、干燥、冷却、筛分、包装等十多道工序,最终使畜禽粪便变身高品质的有机肥。 “无害化”利用提升土壤肥力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不仅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还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转化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减少了农作物种植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农业循环发展。 诸城市饮马泉有机肥有限公司将生态绿色环保理念蕴含于产品之中,总体规划年产有机肥10万吨,与山东农业大学长期合作,聘请教授作为公司技术指导,研究生产的多种蔬菜、花生、果树专用肥,有机质大于45%,对改进土壤养分及增强植物吸收有较好作用,并含有钙、镁、硅、硼等多种微量元素,施用后植株生长健壮,作物产量、品质和口感均明显提高。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激活并释放土壤中被固定养分,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保水保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投入,增强施肥效果;增强抗重茬、抗旱、抗病害、耐盐碱等性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逐步消除板结,恢复和增强地力;可有效抑制病菌与虫卵的生长、繁殖,减轻土壤中土传病害的发生,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诸城市土肥站站长张焕刚介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