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智慧教育的“芯”生命
市政府召开第41次常务会议
文展会招商工作结束
    古城古韵 翰墨飘香
激发创新活力创造潜能
新华社总编辑来潍调研
市领导调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日报社社长来潍调研
◆  教育部:各地农村中小学 补充教师35.8万人
◆  “月全食”助兴清明小长假
2015年04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教育的“芯”生命
——高新区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初探



  □通讯员 李金乐 李玉国
     刘 杰
  质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主体功能定位指引下,发挥国家高新区对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用“奋力走在前列”的担当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最新路径,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尤其是高新区借助现代教育“核芯”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区域教育向着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迈进。
课本数字化——
新型课堂实现智慧分享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平板电脑,找到本堂课的练习题,请迅速做题。”只见学生们熟练地使用着手里的平板电脑,或查资源,或分享成果、或讨论交流,充满了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不到三分钟,全班42名同学的做题情况全部显示在电子白板的大屏幕上,随即,教师孟莹莹对错误比较集中的两个题目进行了重点讲解,对错题较多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辅导……整堂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目标定学——问题导学——资源拓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等几个环节顺利突破难点、完成预定目标。
  这是笔者在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八年级一班的一节普通智慧分享课堂上看到的情景。在高新区凤凰学校,电子课本同样成为孩子们的“新爱”。据凤凰学校校长李宏伟介绍,电子课本是由高新区学科带头人依据现行教材编辑脚本、由专业公司开发、免费供给全区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材。这种教材通过动画、视频、音频等手段将课本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目前,高新区小学生电子课本的使用率已达88%以上。
小课堂大智慧——
信息化教育导演“四两拨千斤”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配置100%、录播教室学校普及率100%……210台四核平板电脑、8个无线AP(300M),利用建成的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让钢城学校这所由几处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偏远学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引领全区教育发展的生力军。这一切得益于高新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的发展规则。
  硬件设施有了牢固基础,关键还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当这些名词在一些人脑海里还只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时,在高新区却已进入实践推广阶段。这些生动实践带来了高新区教育教学方式的大转变。“我们以微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理清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手段融合的关系、微课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课前设计与课堂辅导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已经活起来、动起来。”高新区教育局电教科科长杜志国如是说。
新策略新局面——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4年11月,高新区与北京云校“移动校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高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北京云校移动平台,教师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家长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孩子学习与成长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就自己,学校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显著提升了全区教育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高新区的教与学、家与校、人与人的角色与功能实现了快速转变,区域教育发展质量保持了高位提升,全区升入高中阶段学生比例连续两年高于全市平均值。
  “教育改革永无止境。高新区将重点加快现有信息设施的互联互通,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载体,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础上,依托教育资源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层次,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走在前列。”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
  □通讯员 李金乐 李玉国
     刘 杰
  质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主体功能定位指引下,发挥国家高新区对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用“奋力走在前列”的担当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最新路径,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尤其是高新区借助现代教育“核芯”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区域教育向着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迈进。
课本数字化——
新型课堂实现智慧分享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平板电脑,找到本堂课的练习题,请迅速做题。”只见学生们熟练地使用着手里的平板电脑,或查资源,或分享成果、或讨论交流,充满了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不到三分钟,全班42名同学的做题情况全部显示在电子白板的大屏幕上,随即,教师孟莹莹对错误比较集中的两个题目进行了重点讲解,对错题较多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辅导……整堂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目标定学——问题导学——资源拓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等几个环节顺利突破难点、完成预定目标。
  这是笔者在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八年级一班的一节普通智慧分享课堂上看到的情景。在高新区凤凰学校,电子课本同样成为孩子们的“新爱”。据凤凰学校校长李宏伟介绍,电子课本是由高新区学科带头人依据现行教材编辑脚本、由专业公司开发、免费供给全区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材。这种教材通过动画、视频、音频等手段将课本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目前,高新区小学生电子课本的使用率已达88%以上。
小课堂大智慧——
信息化教育导演“四两拨千斤”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配置100%、录播教室学校普及率100%……210台四核平板电脑、8个无线AP(300M),利用建成的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让钢城学校这所由几处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偏远学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引领全区教育发展的生力军。这一切得益于高新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的发展规则。
  硬件设施有了牢固基础,关键还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当这些名词在一些人脑海里还只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时,在高新区却已进入实践推广阶段。这些生动实践带来了高新区教育教学方式的大转变。“我们以微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理清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手段融合的关系、微课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课前设计与课堂辅导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已经活起来、动起来。”高新区教育局电教科科长杜志国如是说。
新策略新局面——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4年11月,高新区与北京云校“移动校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高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北京云校移动平台,教师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家长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孩子学习与成长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就自己,学校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显著提升了全区教育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高新区的教与学、家与校、人与人的角色与功能实现了快速转变,区域教育发展质量保持了高位提升,全区升入高中阶段学生比例连续两年高于全市平均值。
  “教育改革永无止境。高新区将重点加快现有信息设施的互联互通,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载体,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础上,依托教育资源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层次,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走在前列。”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