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人间美味是亲情
难忘那只“丑”风筝
校中访友
鸢都春色
春天的山村
趴在春天的肩头
又见春风燕归来
童心在,人不老
2015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春风燕归来



  ◎李玉军

  休息日,带着女儿驱车到郊外踏青。广阔的原野一望无际,杨柳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麦田里的麦苗已有半尺高,泛出油油绿意。春风拂过,如同绿色的湖水荡起阵阵涟漪。纵目远眺,心旷神怡。不经意间,几只乌黑的燕子贴着麦苗一掠而过。女儿见了,高兴地拍手大叫:“燕子飞回来了,燕子飞回来了!”
  望着空中那几对体态轻盈、呢喃相从的黑色小精灵,一种亲切感顿时涌上心头。
  小时候,家在农村,燕子随处可见。那时的房子多是草房,堂屋一般没有顶棚,房梁裸露,这就为燕子筑巢提供了方便。自古以来,燕子就被认作有灵性的吉祥之鸟,这种观念在农村尤甚。据说,燕子只会把巢筑在仁厚、善良、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的人家。正因有了这种说法,若有燕子在谁家房梁上筑巢,主人是会很高兴的。不但自己对家燕十分爱护,还一再叮嘱家里顽皮的小孩,千万不能伤害它。等到家燕孵出小燕后,老燕为哺育小燕,频频外出捕食,穿梭般飞进飞出。老燕把口中食物逐一喂进小燕嘴里,立即飞走,再去捕食,片刻不息。每当看到这样的感人镜头,家里老人就借机教育小孩子:看看,老燕喂养小燕是多么不容易,就像爹娘养你们一样,长大了可一定要孝顺爹娘啊!小孩子听了,凝视着燕窝里的小燕,若有所思,幼小的心灵受到洗礼,孝心油然滋生。  
  燕子是有情有义的鸟类,在哪家筑巢之后,秋天离去,第二年春天必定飞回原主人家。年年如此,极少更换主人。天长日久,人燕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长大后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读到一则“传书雁”的故事:唐代女子郭绍兰,丈夫任宗经商湘中,数年不归,音信不达。绍兰目睹梁间家燕,遂向其诉苦,求其传书寻夫。家燕似解绍兰语,落兰膝上。绍兰赋诗:“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予薄情夫。”系于燕足,家燕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而来,落于肩上,足上系有一小封书。任宗惊讶不已,解而视之,感动泣下。次年回家,将诗出示绍兰。夫妻二人对家燕感激不已。
  《证慈录》中也记载了一个感人的“三燕思恩”的故事:宋朝时,严州(今浙江建德)有个女孩王亚三,家里住了一窝燕子。不幸的是,小燕孵出不久,母燕就被猫吃掉了。亚三心地善良,不忍三只小燕饿死,就用饭粒喂养三只小燕。过了一段时间,三只小燕羽翼丰满后飞走了。这年冬天,亚三不幸得病死了。第二年春天,有三只燕子飞来,围着亚三家的房子飞绕不休。亚三的母亲见此情景,就对燕子说:“燕子啊,你们是来找亚三的吗?亚三已死,葬在后园。”三只燕子似听懂了亚三母亲的话,立即飞到后园中,绕着亚三的坟墓飞绕不止,哀鸣不已。
  离开农村好多年了,生活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很少再看到轻灵可爱的小燕子了。今天在野外,又重新目睹了“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动人景象,怎不令人无限欣喜。燕子,春天的使者,给我们的生活送来美好的福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