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确定十个方面措施 ●力争2030年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日前,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行动计划238项具体措施中,除136项改进强化措施、12项研究探索性措施外,重点提出90项改革创新措施。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水节约集约使用、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新要求。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四是强化科技支撑;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评论 打赢水污染治理“命运之战” 国务院16日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每个人的中国梦。计划的颁布顺民心、契民意、解民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镉污染、牛奶河、血铅污染等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区域性水污染,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危及我国水安全。 数据显示,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9.2%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 严峻的现实警醒我们,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承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加强水环境管理。 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总结、借鉴经验,改进治理方式,理顺体制机制。只要下定决心,真正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在实处,一步步推进,打赢水污染治理这场“命运之战”的把握性就相当大。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