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新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 |
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 |
|
|
—走进潍坊市农科院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刘 宁 小麦、玉米是潍坊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加快品种和技术研发,强化成果转化和推广,为确保潍坊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于2008年正式成立。试验站由研发团队和推广团队两部分组成,研发团队以潍坊农科院为依托单位,由小麦栽培专家、育种专家、土壤肥料专家、植保专家各1名组成;推广团队主要联合潍坊市农技站,下设昌邑、青州、高密、诸城、安丘五个示范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于2009年正式成立,以潍坊农科院为依托单位,下设安丘、临朐、青州、寿光、昌邑五个示范县。 强化品种和技术支撑。两个综合试验站建站以来,立足潍坊小麦、玉米产业发展实际,以提升粮食产量为目标,重点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小麦试验站承担了“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1项、潍坊及胶东小麦产业调查情况1项、“十二五”重点研究项目9项;同时,还承担着潍坊地区小麦苗情、病情等的监测、信息采集及报告;完成试验100多项次,示范80多项次,建设示范基地12处。“潍麦8号选育与推广”项目获2012年度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单臂式微喷卷带机、一种微喷灌溉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完成“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研究”、“小麦微喷技术技术研究”,“黄淮麦区砂姜黑土强筋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技术研究3项,其中“小麦微喷技术技术研究”于2013年11月通过专家鉴定,2015年申报市科技进步奖,累积推广6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亿元;“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研究”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黄淮麦区砂姜黑土强筋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于2014年6月通过了专家的现场验收。形成栽培技术规程3项,其中小麦微喷节水技术规程、潍坊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种植技术规程2项技术上升为地方标准。玉米综合试验站自2009年来,完成8个万亩方高产种植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工作,12项次种植密度研发与试验示范,3项次夏播玉米免耕直播与适时晚收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20项次基础性试验任务。“一种手持联排玉米播种器”和“一种手持式玉米授粉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夏玉米高产宜机收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和“夏玉米高产耐密新品种筛选及轻简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两个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玉米新品种VN1202、VN1204进入2015年山东省生产试验,新品种潍玉6号进入2015年国家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产业带动。小麦综合试验站,主要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自2008年起,与5个主要市建立技术推广团队,推广示范新技术,特别是2009年参与高产创建以来,我市小麦连续增产。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小麦亩用水量降低20%以上,减少浇水1次,全市400万亩水浇地节水1.2亿m3;微喷节水技术推广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2亿元。玉米综合试验站以11个示范基地为窗口,通过对114个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机械化作业比较试验,筛选出隆平206、伟科702、登海605和迪卡517等高产稳产宜机收品种。通过深松改土、播期、氮素管理、适时晚收等对玉米显著增产机理的研究,创新完善了夏玉米苗期深松改土增产和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集成了夏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其中,“夏玉米高产耐密新品种筛选及轻简栽培技术”累计推广1509.18万亩,获得社会经济效益18.41亿元。 强化技术培训。综合试验站结合各自职能,把培训技术骨干、强化示范带动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自建站以来,小麦试验站举办技术培训、现场展示会30多场,累积培训技术人员2600人次,讲课30多次,培训农民大户5000人次。建设的挂牌示范基地12处,面积10000亩,引进品种60余个,推荐示范品种20多个,重点加强了冬前除草、节水灌溉、微喷灌溉、砂姜黑土开发、播后镇压、节水省肥技术等6项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面积5000亩。玉米综合试验站依托五个示范县11个示范基地,做好新技术示范推广服务,及时将玉米新技术、新品种传授给农户。成立六年来,举办玉米生产技术培训会议、现场观摩会议和农村夜间广播培训50多次,累计培训19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通过示范县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了玉米苗期机械化深松技术和耐密型新品种,带动了潍坊及周边地区玉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