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高点定位 ◆上档提速 |
保税区培强产业链助力大发展 |
|
|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 通讯员李兆鑫 王磊)今年以来,保税区创新发展思路,充分用好保税政策,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今年1至5月份,该区保税物流货值同比增长100%,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增幅均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这是该区经济连续四年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为在快速发展路上实现新作为,该区积极培植重点项目,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拉长、密织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结构与保税政策融合、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衔接、海关监管区域与配套发展区互补”,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 保税区从加工区实现成功转型,迎来了发展机遇和空间。通过完善平台,提升配套设施,让优惠政策接地气,让产业发展有适宜的“温度”;通过筑巢引凤,让外来企业充分享受扶持,让项目发育有充足“阳光”;该区干部主动向前,提供保姆式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空气”。积极争取和运用国家自贸区政策,已复制推广了7项通关便利新政策,在省内率先推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 站在高起点,保税区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对标新政策,引导企业延伸经营,寻求和介绍更多合作伙伴。围绕市政府确定的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计划用三至四年时间,打造六个百亿级产业链:跨境电商产业链,以总投资20亿元的广东易投易跨境电商产业园为龙头,引进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知名电商,打造集跨境智能物流、外汇交易结算和快速通关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年交易额200亿元;商品检测认证产业链,以国家国资委下属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级检测认证产业园为龙头,建设第三方全国商品检测认证中心、防伪芯片制造中心、食品和艺术品网上交易中心、商品可追溯服务平台以及国际展览培训中心,打造国家级产品检测认证产业链,年产值150亿元;国际冷链物流和生物科技产业链,以总投资8亿元的中俄冷链物流项目和年产值50亿元小分子肽生物科技项目为龙头,打造集生物科技产品和高端农副产品保税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和进出口于一体的国际冷链物流加工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棉花加工物流产业链,以在国外租种500万亩棉田的大连华奇和香港中基物流两个项目为龙头,整合区内一批棉花企业,规划建设国际纺织品电商服务平台,为全国纺织企业提供棉花、棉纱、面料、家纺、棉产品等“一站式”进出口服务,以及现货期货交易融资服务,力争3年内年进口棉花100万吨,实现年交易额150至2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链,以总投资20亿元歌尔电子产业园为龙头,加快聚集台湾华晟电子、东莞宇球电子、韩国丰国电子等一批电子企业,为苹果、三星、谷歌、索尼、微软等国际知名厂商提供配套服务,年产值1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以全国第一的天津力神动力电池、美国控股的佩特来百万台发电机、深圳LED照明、圣和塑胶新材料等总投资20多亿元的项目为依托,为潍柴、北汽福田、歌尔等全省一批大企业提供新能源产品配套,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