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 通讯员刘久平 云增伟)6月26日,在安丘市凌河镇小儒林村,几名身着橘黄色环卫服的保洁员正在清扫路面。小儒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宝说:“环境真是大变样,每天都有镇上的垃圾清运车负责清理,既干净又省事。”近年来,安丘市倾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品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理顺机制,构筑环卫一体新格局。安丘市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镇街主体、部门联动、专业托管、全域覆盖、长效管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强化市镇两级政府对城乡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农工办牵头住建、环保、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实施综合检查和量化打分,建立起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责任明确了,干劲上来了。“在镇里帮助下,环卫保洁员田继和、范永太费了老大劲,把多年的垃圾底子都清出来了。”大盛镇田家楼村党支部书记范德华说。为了将辖区内“三大堆”进行彻底清理,安丘各镇街区将镇村干部分工包靠到村居街巷和房前屋后,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保洁管理成果得以巩固。目前安丘市共建成省级生态镇7个,生态村501个。辉渠镇还被评为国家“宜居小镇”,景芝、凌河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兴安、凌河、大盛、柘山4个镇街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 加大投入,完善环卫一体基础设施。从2012年以来,安丘市镇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6亿多元,专门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15户或60人1个垃圾桶的标准,配备垃圾桶17168个;按照每1万人1辆垃圾收集车的标准,招标采购垃圾收集转运车79辆;按照每5万人1座垃圾转运站和“一镇一站”的要求,该市14个镇街区共建设垂直压缩垃圾转运站15座,各配备1辆大型压缩车,该市共配套购置环卫作业车辆180余台。投资8600万元的安丘市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每天入场量达到580余吨。安丘市财政还设立了1000万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奖补资金,建立起了生活垃圾处置费、运转资金筹集和资金支出的绿色通道,按照工作计划和进度拨付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改变资金用途、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虚假行为,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托管工作正常运转。 专业托管,实现城乡环卫全域覆盖。“我们镇的旮旮旯旯都干净了,环卫保洁达到了全覆盖无盲区。”郚山镇镇长徐志刚说。 安丘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去年实现了1228个村居专业托管全覆盖,城乡环卫保洁由城乡多元化保洁管理转化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和专业化常态保洁。安丘市环卫处成立了镇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14个,形成了市、镇、片、村四级联动的垂直管理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密闭运输和无害化处置。目前该市建成区道路保洁面积达到870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机扫保洁率达到85%,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托管村居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该市把城乡村居、道路路域管辖范围内的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沟边湾沿全部纳入环卫一体化保洁管理,根据位置分布和管理主体明确细化城乡环境卫生保洁管理责任,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保洁的全覆盖,做到环卫保洁管理全覆盖无盲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