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新常态下双拥新路径 |
——访潍坊市民政局长、市双拥办主任吴海源 |
|
潍坊地处战略要地,驻军单位相对较多,潍坊的双拥共建做得怎么样,全省瞩目,全国关注,可谓责任和压力都不小。在这个背景条件下,潍坊市双拥办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民政局党委具体工作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常态条件下的双拥共建新路径,取得可圈可点成绩,当地驻军单位满意,人民群众高兴。潍坊双拥共建新路径的实质内涵,主要是走军地“融合”共建之路。为什么“融合”?怎么“融合”?近日,记者对市民政局局长、市双拥办主任吴海源作了一次专访。 问:近日,记者在驻军单位专访,在各级政府双拥单位采访,大家对近年来全市军地双拥共建的评语是:潍坊讲大局、顾全面、站得高、看得远。这个评语,是军地“融合”发展新思路带来的。请问吴局长,是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促使你带领大家大胆探索军地双拥共建新路径? 答:我国历史上有位思想家在嘱人固防国家边陲时说过:“但愿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凡事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双拥共建,牵动地方,紧联国防,是国之大事,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发展,经济形态变化大,带来的是双拥共建的保障力也变化很大。确立新思路,开辟新路径,是双拥共建迫在眉睫之事。中国的军事战略要求,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而在我们地方层面,要贯彻好这个方针,就必须要具体化。潍坊地处我国东部战略要冲,历史以来就是兵家防御要地,这要求我们新常态下的双拥共建,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 问:潍坊在新常态下开辟双拥共建新路径的特色要求是什么?这个特色要求的基本保障条件是什么? 答:我们潍坊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驻军单位不但多,而且兵种也比较多,部队单位都有着自己的特殊需求,训练、战备、演习、物资保障、营建、智力拥军等方面,各有不同。在新常态条件下,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在转型,搞好双拥共建,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体制机制才能应对。作为地方在双拥上,仅仅对部队搞点物质慰问、政策支持是不够的。作为地方双拥部门,要深刻理解国家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军事斗争准备等大国防问题,用新的机制体制全方位保障部队战斗力生长,这才是根本。我们潍坊近几年来就是狠狠抓住了这个根本,扎扎实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问:那么,潍坊在新常态条件下,开展好双拥共建的基础是什么? 答:我们潍坊有着良好的拥军传统。战争年代,一切为着前线。和平年代,每届领导班子在拥军上抓得很紧。特别是近年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有些双拥共建条件有变化,但市委、市政府特别要求,在双拥共建上的支持力度,要做到只增不减,在驻军单位军事保障、后勤保障、家属就业、小孩上学等诸多方面,要全面做好保障,确保部队练成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为国防建设再作新贡献。 问:在当前条件下,我们潍坊在双拥共建上呈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近年来,潍坊国防教育搞得扎实,各级党委政府齐动员,各级社会组织搞教育,各城市农村社区抓落实,双拥共建立体式蓬勃发展,形成宏大双拥共建社会力量。这是我们潍坊双拥共建的最大特点。 因为有了这个好的社会基础,我们审时度势,大力改革,推出了双拥共建工作“五个融合”崭新发展思路: 深化思想融合。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国防法规和军事知识,将其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党政干部培训内容和党校学习课程;邀请知名教授,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作授课辅导。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活动。市县两级均开通双拥网站,在日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开设“鸢都子弟兵”“潍坊双拥”专栏,每年定期开展“双拥宣传月”活动。 深化机制融合。潍坊军地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一把手”对双拥工作负总责,对双拥重大事项亲自谋划部署、积极参与推动,分管领导亲自靠上,具体抓落实,健全党委议军和双拥联席会议等制度,顺畅军地之间沟通机制,确保军地整体筹划、统一布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双拥工作,每年将拥军优属、军地共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领导经常走访驻潍部队,帮助解决训练、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深化文化融合。充分运用潍坊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感召、激励官兵和群众,加强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市县革命烈士陵园、潍县战役纪念广场等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增强了示范教育能力。部队有计划地组织地方群众参观沈星烈士纪念馆、军史馆、荣誉室等教育场所。市烈士陵园组织讲解员走进学校、走进部队、走进社区,讲解“潍县战役”的光荣历史,使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努力打造“城舰共建”品牌。2012年6月,海军把某导弹护卫舰正式命名为“潍坊舰”。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参加了“潍坊舰”的下水仪式和命名入列。 深化人才融合。充分利用部队和地方资源,发挥政府、部队、学校、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的作用,搭建军地人才交叉培训平台。军分区、人武部定期组织全市镇街主要领导和基层武装部长进行封闭式集训,市委将军分区系统的现役干部纳入地方党政干部培训规划。潍坊各院校主动与部队联系,根据部队需要设置专业,培养部队所急需人才。潍坊科技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信息技术学院已被海军、第二炮兵和空军部队确定为直招士官定向培养单位,学员毕业后直接成为士官,缩短了人才培养进程。 深化资源融合。积极帮助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注重发挥各类企业优势,组织军民通用产品研发,拓展民用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加快建立军民一体的国防动员科研生产体系。驻潍部队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潍坊军分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潍空军某师支持潍坊民航事业发展,保障了民航、联航的安全飞行。 本报记者张安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