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环卫水平 ◆ 改善生态环境 ◆ 畅通交通出行 |
我市倾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
|
|
本报讯 (记者刘超)盛夏时节,走在我市城乡街区,清新气息随处可得:居民小区更漂亮了、农村整洁了、天空更蓝了……这些都得益于我市把“住”当成最大民生问题的发展思路,近几年,我市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改善的投入,城乡居住环境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质量节节攀升。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穿行于各个农村,干净的路面、整齐划一的垃圾桶、缓缓驶过的垃圾车……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新注脚。我市把城乡环卫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部署推动。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把城乡环卫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近5年财政投入累计达23.44亿元。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140个镇街建成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63座。此外,监督考核、奖惩激励等工作机制建设也同步推进,使得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提升市区宜居水平。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城市东南片区白沙河、张面河和麻沟河等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市东南片区的水源和空气质量。畅通市区道路,2012年以来,先后投资约10亿元,新改扩建15条城市主干道和3座城市桥梁。加强物业管理水平,去年在开展了物业管理规范服务年活动后,今年又开展了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年活动。在提升老旧小区方面,出台了《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惠及群众近20万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立了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行,租赁和购置互补的住房保障体系。 持续推进环保战役。去年,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04天,同比改善22天,列全省第5……环保成绩单背后是我市环保战役的不断推进。去年,我市持续抓好“三八六”环保行动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抓重点治污工程,投入17.2亿元完成脱硫、脱硝、除尘、工业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治理项目157个。加快黄标车整治,淘汰9.7万辆。推进“煤改气”,新建燃气管网150公里,启动了14条市政道路灰口铸铁燃气管道改造工程。大力整治城市扬尘,在中心城区885个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提升环保执法力度,安装在线监控设施170余套,查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超标违法行为220起。 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当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公共自行车出行,这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正日益受到市民青睐。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自2013年10月底投入运行至今,累计办卡34万张,累计骑行量7500万人次,单日骑行量最高突破21万人次,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此外,我市还实现了“潍日高速公路、鲁辽大通道、港航建设、机场迁建、民航运营、潍县路改造、农村公路、城市公交、邮政快递、文明创建”十大突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转型升级,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日臻完善,潍坊的半岛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和强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