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扫自身净 再美百家妆 |
——寿光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
|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王朋 王兵 当我们说“谁不说俺家乡好”、记住美丽乡愁的时候,又不得不承认有些乡村仍存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实。这是历史的欠账、是“短板”,却不是继续的理由。补上这块“短板”,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寿光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入而积极,以基层党组织为堡垒,以党员表率为引领,强作风、炼队伍,先扫自身净,再美百家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用最直观的方式为民生、聚民心,实现了农村的村貌之变、理念之变。
谁不喜欢有个好环境,过去村“两委”作用发挥有限,环境得不到改善,老百姓不满意。现在党员干部冲前头、当表率,我们肯定跟着干
接到村里拆除违规占道建筑、清理垃圾的通知,洛城街道李家村60岁的李广义二话没说,立马拆了自家搭建在胡同里的小库房。“盖这个库房花了好几万,但为了村里的环境好,村干部党员都带头拆自家的,咱们老百姓也不能拖后腿。”李广义说。 李家村在附近很出名,过去2条8米宽的大街,16条5米宽的胡同,愣是让违规建筑、柴火堆、垃圾堆等给挤的连汽车都开不进去。到了下雨天,雨水排不出来,道路泡成了泥塘,人都没法走,村民们苦不堪言,意见很大。 可是,既然知道这样不好,村民们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的乱搭乱建乱堆?据李广义回忆:开始是一两家在乱占地盖棚子、堆柴火,村里没管;后来就发展到十几家,有的村民提意见,可村里还不管;然后全村就没有不乱建的了,连村干部和党员都不例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趴了窝,火车自然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在不少地方,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守旧摊”、“不作为”、“不办事”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让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地区真正有落实、开好花、结好果,寿光把加强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有人办事作为重点来抓。 他们大胆选用具备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理念和思路的人才,不选“守摊型”干部,不建“维持型”班子;他们健全村“两委”班子考核、审计等制度,为管理监督划“硬杠子”。去年,结合村“两委”换届,寿光有683名致富能手、30名专业大户、31名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被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更多的优秀人才也进入村“两委”班子。 李家村当选的支部书记李昌全就是致富能手。他告诉记者,李家村过去的问题,扣除旧班子不作为,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村里没钱难办事;二是村民对村“两委”不信任,大家不听你的,办不成事。 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等、靠、要”。重树村“两委”威信,当选后的李昌全首先从村集体经济入手,梳理村里的承包地、闲置地和房屋,按照市场规律重新发包,盘活资源。村民李孝坤说,很早以前就想把村里的7亩养殖场用地包下来,可多少年了,虽然一直有人在包,却从来没见村里发包过。 “村集体资产缩水,有的是过去价格低的原因;更多的是村‘两委’处事不公、私相授受,同样的地两样的钱,有的甚至是白用,吃亏的村民怨气大,直接不交钱了,村里因为理亏不敢管,让更多人群起效尤,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更严重的是,村委失去了村民的信任,没了威信,说话没听的了。”李昌全说道。 重新整理发包集体用地和房屋,李家村新一届班子阳光办实事、开门迎监督,公开竞拍、价高得之。如李孝坤,经过激烈的竞拍,用高于前承包价10倍的价格包下了养殖场用地。李家村的集体收入由过去的一年7万元,猛增至一年50多万元。这一件事,震动了整个李家村。 有了钱,第一件大事就是整治环境。李昌全等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己家的违规建筑,带头包片清理垃圾,带头捐款。“村里对所有的大街、胡同进行大整治,硬化路面,算来算去还差100万元的缺口,没想到村民知道这事后踊跃捐款,全村480户五天捐了98万元。”李昌全说,感觉村“两委”的威信一下子又回来了。 从承包地不交钱,到自愿踊跃捐;从家家户户乱占地,到积极主动拆违建,李家村新一届“两委”班子用为民办事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仅半年时间,存在十几年的环境问题,迎刃而解。李家村更出名了,8米宽的大街,5米宽的胡同,横平竖直,宽敞整洁。 水泥红砖硬化了路面,红贞、樱花替换了违建和垃圾,汽车往来畅通无比,成了附近村庄大集的聚集点。 李昌全说,这件事让他更明白了,没有爱丑的村民,只有领不了头的村班子,只要党员干部“心里干净”,肯为民办事,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就会让村庄更美。 乡村治理好不好,关键要看村党支部的执行力,亮身份,当巷长,让每一名党员都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就可以把效果扩大好几倍 6月5日,上口镇河疃村72岁的老党员张庆龙当上了“巷长”。虽然不是职务,更不是“官”,但张庆龙很激动,“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子劲,总想为大家做点事,可无处施展,现在好了,有了平台。”初上任,干劲十足的老张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工作,“一天巡巷两次,走访6户,巷子卫生早晚检查两遍……”从全村72名党员中选出38名巷长,张庆龙负责第5巷,“治下”有21户村民。 “亮身份、当巷长”,是今年上口镇为发挥农村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收部分村庄管理创新经验,在全镇农村推行的一项制度。各村依巷定岗,一条或两条巷子选出一名党员任巷长,负责走街串户、了解村民诉求和意见、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宣传上级政策精神、监管巷子环境卫生。 西方吕东村是“巷长”制度的发源地。2013年,在上海经商的王文修实在看不下去村里的脏乱差,在上口镇党委的动员下,毅然回到老家参加村支部书记选举,高票当选。但上任后,王文修犯了愁,情况比看到的更糟糕:唯一的一口饮用水井因缺乏管理,两天才放一次水;变压器电线严重老化,大年三十晚上都停过电;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432户村民,却有168个违规占道乱搭建筑,有几百个乱放的柴火堆、垃圾堆;看见有空地,搬上两块砖头就能占下的事情,村民甚至习以为常。 乡村治理好不好,关键要看村党支部,可西方吕东村常年班子不健全,让村级事务管理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党支部的执行力已大打折扣。“新一届村委班子产生时只有3个人,力量非常薄弱。”王文修告诉记者,把村级事务管理好,他决定找“帮手”,目标就是村里的40名普通党员,“把普通党员的能量发挥出来,党支部的执行力会增加好几倍。” 经过一番研究,他们采取村委推荐、村民选举的方式,以一条巷子或两条巷子为单位,推选出一个党员担任“巷长”,直接对村党支部负责,开启了西方吕东村普通党员参与村级治理的尝试。 党员王洪宾,就是西方吕东村第一批当选的“巷长”。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他常为村里的落后着急,却无能为力。“就拿村里的环境卫生来说,有乱扔垃圾的,你去说他,一次两次还可以,三次四次他就烦了,还会反问你,村里都不管,你凭什么管。”王洪宾说,那会儿很无奈,只能是自扫门前雪,时间长了,看的多了,反而把自己的党性觉悟给降低了。 “在党支部的支持下,普通党员能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王洪宾对“巷长”制度的看法。实践证明了这一切。因为“巷长”都是和村民零距离接触,是左邻右舍,家长里短知道的更多,有困难能第一时间帮上,有问题能最快速度发现,群众更愿意去找他们,有些事“巷长”做工作反而比村干部效果更好,让村里各项工作开展变得更顺利。 今年5月,上口镇对全镇65个村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西方吕东村的“巷长”们率先拿起“锄头”、“铁锹”干了起来,受他们的影响,村民们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场“卫生大扫除”中,仅用6天时间,就拆除了全村168个占道违规乱搭建筑,清理了数百个垃圾堆,惊的附近各村连喊“没想到”。 把村级事务的知情权、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实现由“替民做主”向“群众自主”转变,使村务工作更阳光 美丽乡村要建成什么样子?标准不尽相同,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经济振兴、村容村貌、和谐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既有外在美,更要内在美。 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出现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出来,涉及到多个利益群体的诉求,很难达成共识。造成不论村“两委”怎么干,都会有人有意见,认为里面有“猫腻”,不仅影响了干群关系、村民团结,也给村子的声誉抹了黑。 解决这一问题,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民主治理模式叫响全国:坚持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依法让村民当家作主,保证村民对本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村干部不再像过去那样拍板定夺,而是成为村里的服务员、协调员、导航员和保障员。 在寿光,推行村民民主管理模式有着长久的传统。洛城街道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他们村的大小事都要通过村民议事会同意。这个村的议事会成员包括全村83名党员和45名村民代表,每月16号晚上定期召开议事会,对村里的大小事进行讨论,通过这个形式,实现村民当家作主。 2012年,屯西村结合寿光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开展新型社区建设,所有旧村平房全部推倒,盖现代化新楼区。全村961户3300名村民,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现在即将入住,没有出现一人上访行为,没有出现一家拒拆闹事现象。 村民王蓝星说,村里改建方案是经村民议事会同意的,都对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得到了村委答复,这样谁还会反对。为了让村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方案,屯西村委用了3天时间,对村民提出的17大类176条意见,大到分房办法,小到取暖补贴,逐一进行了答复。王蓝星是提意见人之一,他提的意见有五六条,其中取暖补贴由按房屋面积数补贴改为按家庭人口数发放这条,被村里直接采纳。 除了东斟灌村、屯西村之外,两村所在的洛城街道,118个村都在加快推行“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模式。李家村过去调地调不了,大街小巷堆满了垃圾,村承包地款收不来……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最后,从事蔬菜运输和客运的能人李昌全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推行民主管理模式后,李昌全充分发动群众对村里的老大难问题进行处理。如今,地调了,路修了,各项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 洛城街道正科级干部尹国美告诉记者,推进“三自”民主管理,全街道118个村中有110个村达到“一类村”标准,20多年未整治村内街道的冯家、饮马、张桥等一批村整治后焕然一新。 “出门在外,想了解村里的新政策、新鲜事,总是不太方便。”洛城街道洛西村村民刘效国告诉记者,“现在村务在网上公示了,想知道村里的财务收支、低保户、批二胎等情况,打开电脑,一目了然。”刘效国是蔬菜技术员,常年在外,他说:“以前,谁该享受低保,总有不同说法。阳光村务信息平台建成后,公示了符合低保要求的村民名单,再也没人议论了。” 阳光村务信息平台是寿光加快推进“三自”民主管理、加强依法依规治村的一项创新。该市把975个村的6大项、37小项村务、财务等问题,全部纳入网上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电脑、移动终端24小时进行查看、监督,倒逼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倒逼基层党委政府自觉杜绝“弹性执法”和“暗箱操作”,有效解决了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等问题。 加快推动“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等民主管理模式,寿光正逐步把村级事务的知情权、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实现由“替民做主”向“群众自主”转变,使村务作业更阳光,村级工作更顺利,乡村面貌更美丽。 每天,净洁的阳光总会铺满寿光的四面八方,照耀着这里“卫生清洁,屋舍俨然,干群密切,村民和睦,有良田、绿树……”的迷人景色,星罗棋布般闪亮在广阔的田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