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解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书法珍品北魏李谋墓志的出土地之争
古人怎么过“三伏”
1938年日军“侵华地图”现山东 
陕西三原唐敬宗庄陵发现6件番酋像
临朐县东郡小学首届读书节成果展示
2015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法珍品北魏李谋墓志的出土地之争



  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
  君讳谋,字文略,辽东襄平人。晋司徒胤之十世孙,大魏青州刺史、贞侯之第二子也。浚源绵绪,既图家□(缺失),积誉连芳,亦著话言。君资性沉毅,弱不好戏。幼而父所偏赏,目以为千里驹。及年始十五,容貌甚伟,堂堂然有仪望之称。粗涉文史,略存梗概,而爱兵奇好剑术,慷慨有立功立事之志焉。解褐拜厉威将军、介休县令。彼地带崄岨,山胡寇乱,前后县官,未能遮遏。及君莅任,穷加歼讨,手自斩挌,莫不震肃,部内以宁。君勇决英迈,识量淹远,风猷意业,有可称者。而逸驾未驰,长路已谢。正光四年岁次甲辰七月廿七日病卒于洛阳显中里,春秋廿七。至孝昌二年二月十五日葬齐郡安平县黄山里,袝使君之神茔。铭曰:生如过隙,逝似惊川,牧芳大夜,秘体穷泉。朝盈松露,夕湛丘烟,一随化往,万古无旋。子景躍,年六。孝昌二年二月十日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平东东将军、青州刺史安乐王鉴念君遗迹,追赠齐郡内史。
  李谋墓志,全称《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刊刻。墓志碑形,青石质,高75.5厘米,宽49厘米,厚12厘米。碑额阳文正书“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12字。志文正书,计18行,满行19或20字不等,凡315字(含1佚字)。李谋墓志书法流丽舒畅,温厚雅逸,朴拙之中显现汉隶风范,堪称北魏书法艺术杰作。墓志自清末面世以来,倍受学人推崇,不少前贤皆曾寓目并加评说。该墓志现藏省博物馆,系国家一级文物。然而作为享誉书史的石刻名品,李谋墓志出土地点的以讹传讹却是一件地道的怪事!多年来,这通志石一直被众口一辞地认为出自山东安丘界,事实上,它于文献中有着明确的源出地记载——山东临朐黄山。
出自安丘说成学界定论
  关于李谋墓志的出土地点,在名家著述和书法辞书中几乎都纯一色地声称出自山东安丘(亦写作“邱”),如王壮弘、马成名《六朝墓志检要》介绍道:李谋墓志“安邱出土,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村人因此石涉讼入官,县令吴观敬摹刻一石置署中,潜将原石易归。”《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主编华人德亦云:“山东安邱(今安丘)出土,曾归长白端方,清宣统二年(1910年)后归山东济南金石保存所,今存山东图书馆。”其他如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金维诺《中国美术全集》、赖非《齐鲁碑刻墓志研究》、马清福《东北文学史》和马永强《中国书法词典》、孟繁禧《书法创作大典》诸书俱持出土安丘说。安丘说已是学界定论,向无疑义。
出土临朐铁证如山
  笔者最近经过考证得知,这竟是一桩百年错案。李谋墓志实际上出土于清末山东临朐黄山,和安丘谈不上任何瓜葛。
  翻检清《安邱县志》、民国《续安邱新志》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编《安丘县志》,均无一语提及李谋墓志。如果志石真出安丘,为何这些志书内没有丝毫相关信息?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一大疑点。有鉴于此,笔者留意查阅了安丘周边各县方志,首先在光绪《益都县图志·人物志》中寻见一条重要线索:“近临朐新出其(指李元护)子谋墓志。”由李谋志文知,他是“大魏青州刺史、贞侯之第二子也。”这位“青州刺史、贞侯”即《魏书》有传的李元护,官拜齐州刺史,卒赠“青州刺史”,与志主李谋是父子关系。如此看来,李谋墓志居然有着明确的出土地点记载——临朐,毫无疑问,志石若出安丘,《益都县图志》是绝对不会妄改临朐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清代益都(今山东青州市)与临朐两县不仅接壤,而且俱属青州府,所以《益都县图志》的编纂者才有缘获知临朐发现李谋墓志的信息,留下了记录。
  李谋墓志出自临朐,并非仅此孤证,顺藤摸瓜,我们在民国《临朐续志·金石略》中终于找到了最有说服力的文字依据:“介休令李明府墓志,距(临朐)县治东南十里有黄山,清光绪间山下居民掘土得墓志。县令吴观敬闻之,饬民舁入署中,乃用萧翼赚兰亭故智,别为赝刻嵌署中壁上,私将真刻窃载以去,现列省垣图书馆中(今藏山东省博物馆)。”“墓志:‘葬齐郡安平县黄山里’。黄山在(临朐)朐山东,相距不过四里。以墓志征之,则在元魏时此境之为安平,可了无疑义矣。”这里给出了详细确切的答案,可谓定案铁证。书法珍品北魏李谋墓志的出土地点实乃临朐黄山,与安丘无涉,已可明矣。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前述《六朝墓志检要》已提及李谋墓志发现时的重要当事人吴观敬,却不知其为临朐县令,依旧将志石误判给了安丘,从而错过一次纠正讹传的时机。不仅如此,面对学界长期以来的安丘定论,临朐方面迄今竟无一语之辩,似乎根本不知境内以往出有李谋墓志之事。而安丘方面则是一头雾水,迷惑不解,如近年安丘博物馆刘冠军馆长便曾撰有《安丘出土的一方北魏墓志》一文,称自己对此问题“很难考释”,他在专赴山东省博物馆考察了李谋墓志后,姑且“求得拓片作为安丘博物馆的藏品。”现在看来,这本非安丘文物,拓片无须由安丘收藏,倒是临朐博物馆很有必要这样行事,让李谋志石拓片早日展现故里,以恢复历史的真实。
  那么,李谋墓志既然出自临朐,安丘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寻源溯流,清代金石学家端方实系首倡者,他在《陶斋藏石记·后魏》中宣称:李谋墓志“山东安丘县出土”,误将墓志具体出土地点“临朐黄山”当作了与安丘相邻的“昌乐黄山”,即现今昌乐县乔官镇黄山。而实情是,两者东西相距10余公里,并非一山。更为不妥的是,即便李谋墓志出自昌乐黄山,又与安丘有何关联呢?
  李谋墓志的来龙去脉于《临朐续志》有着详明记载,可谓流传有绪。自清末端方安丘说出笼后,不少学人踵谬袭讹,致使一个本不难纠正的失误长期得不到解决。
          李森撰稿
 ■相关链接
  北朝书法,以北魏为最,多书于碑志造像刻石文字,故称魏碑体。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在中华民族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
  北魏题字石刻存世较少。李谋墓志是以书法艺术精湛见称学界的著名石刻文物,为研究古代书法演变及古今地域地名变更提供重要的物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堪称艺术珍品。墓志清末面世后,被金石学家端方认定出自山东安丘,此说一直备受推崇。经考证知,李谋墓志实乃山东临朐黄山出土,这在光绪《益都县图志》和民国《临朐续志》中有案可查,可以定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