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艺术·收藏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鉴识翡翠六字诀之“种”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将进入新常态
中国书画落款时间的写法
让东阳木雕焕发勃勃生机
“龙行天下”中国画培训中心招生
2015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当代著名青年画家王少桓其人其画



  □本报记者 夏德娟 
  青年画家王少桓出生在岭南一个殷实之家,但在他身上,丝毫没有当下许多年轻人过早沾染上的那种社会习气。他读本科时的刻苦与纯朴给天津美院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得各位老师的喜爱。本科毕业后,他考入贾广健教授的研究生,开始专攻花鸟画。 
  在导师贾广健的悉心指导下,其画作风格多样多变,时而恣意泼墨,时而谨致勾勒,时而温雅点染,呈现出的画作笔墨耐人寻味,生趣溢于画外。其创作的花鸟画作虽然形式多变,但他始终在水、色、墨、笔这四个方面刻苦钻研,且看他那画中荷花的娇艳欲滴、莲蓬的珠玑圆润、蔬果的清新香甜离不开“水”的运用;而如《晨憩》中大红墙的大胆运用,《金塘回素秋》中所营造的秋风萧瑟、冷寂寥落的氛围,又是对“色”极好地展现;其笔下恣意泼洒的墨荷,或浓或淡,或伸展,或卷曲,或萧索干枯,或姿态丰盈,都源于对于“墨”较好地运用;从画中所看到的笔线在“披、转、顿、挫”中或快或慢,或齐或整,收放自如地勾连盘绕更是其对“笔”的体悟。
  王少桓的花鸟画一直以工笔、写意两种风格展现着自己的艺术面貌,曾数十次参加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大展,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所以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与画作所呈现出来的雅致清逸的气节是密不可分的。王少桓的作品画风醇正,透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画面洁净如美玉一般温润。其导师贾广健教授在工笔花鸟画界所作出的种种探索和教研,为王少桓今天乃至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画,心画也,心正则画正。一个艺术家的画作所表现出来的面貌是与其内在的精神气节紧密相连的。从王少桓的画作《荷塘月色》、《风静月花新》、《沐浴春风》到《爱此佳味》、《秋有佳蔬》等等,画中的禽鸟、荷花、月色、雪景、涟漪的湖水,乃至润味的果蔬,这些常见的景物在王少桓的画笔下呈现出了另一番生气盎然的样子。物象虽小,但其画元气淋漓,有丈夫之气节。在他的没骨画作中,有墨迹斑驳的荷叶,有赭枯秋意的残荷,这些都是画家运用色彩来告知人们其心中那神秘未知的另一精神世界。从画作中可以看出,王少桓是一位性情旷达之人。
  “抒写心中之意”是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灵魂。大师齐白石曾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绘画语言方式上,王少桓选择了“具象”和“写实”的形式,而又不完全遵循于自然原本的样子。记者注意到,在王少桓的画中,多次“无缘无故”重复出现的荷塘雪景,那是一种心象的表露,它安娴、平静、清逸,是画家精神理想的物化,通过他传神的笔法和线条的灵活抒写将画作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不论是工笔花鸟的清丽雅正,还是写意花鸟的平淡天真,王少桓的画风皆得之于传统精髓而自出新意,其生花妙笔,从心底流出,熔铸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深情。这不仅是他对历代名家苦苦精研后己获得精湛艺术技巧的见证,更是他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体现。毋庸置疑,王少桓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是他得之自然不拘旧法的象外之意,那种妙合自然的笔情墨趣,以及将意象的生机活力、精神内涵融于一体的生命图景所溢出的格调和品位。
  从与王少桓闲谈中记者注意到,他对当下画坛的浮躁与功利现状十分不满,并有志要以自身的潜心进取和默默修为来为画坛增添正能量,力求抒写心中之意。也正因为他有这样淡然的心境,所以他的画作中能够在有意无意之间,若即若离之中营造着一种清丽的境界与氛围。
  绘画本是寂寞之道,但是,少桓不仅有对中国画很好的悟性,很深的基本功,更有一种甘守寂寞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桓给画坛注入的正能量必将日显其效。让我们拭目以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