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艺术·收藏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鉴识翡翠六字诀之“种”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将进入新常态
中国书画落款时间的写法
让东阳木雕焕发勃勃生机
“龙行天下”中国画培训中心招生
2015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鉴识翡翠六字诀之“种”



  □特约撰稿人 李玉洁 
  作者的话:过去对翡翠一无所知,甚至认为金银首饰珠宝玉石之类布满铜臭。后来因为职业原因同翡翠打上交道,方知在自己的视野以外还有一种充满大自然无穷玄妙的东西——翡翠,它既不俗,也没有想象中的铜臭味。相反,它是一种文化,一种超乎寻常的境界。翡翠记载了大自然上亿年变迁的历史,反映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鉴识翡翠需要地质、矿产、光学、色谱、美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相当的经验,但真要等待这些条件的具备,恐怕“媳妇熬成婆”此生也与翡翠无缘了。为了帮助普通消费者掌握翡翠鉴识的入门知识,这里把自己鉴识翡翠的经验归纳为“外行鉴识翡翠六字经”,即“种”、“水”、“色”、“净”、“艺”、“缘”,供有兴趣者参考。本期首先要介绍的是关于翡翠的“种”。
  “种”指的是翡翠矿石的密度和细腻度。密度和细腻度越高,种就越好,反之,则种就越差。最好的种是玻璃种,其次是冰种,再次是糯化种,又次是藕粉种,往后还有豆种、干青、干白等。翡翠的种达数十种之多,一般的消费者了解和掌握前面四个种就足够了。在鉴赏翡翠的图书上,有的把种叫为“底”,有的叫为“地”、“地张”,有的又把“种”和“底(地、地张)”分开。后来查阅关于“底”和“地”的概念,才发现太专业化了,越看越糊涂,而且各类读物的解说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后来自己就只以“种”来说事了。
  玻璃种密度和细腻度最高。因密度和细腻度最高,故显得非常通透,如同玻璃一般,估计“玻璃种”正是因此得名。上好的玻璃种如果制成薄件,可以罩上报纸阅读。需要注意,玻璃种翡翠很通透,但反过来却不能说凡是很通透的都是玻璃种翡翠,有一种叫“水沫子”的软玉以及人造水晶、有机玻璃等都很通透,甚至更为通透,但那不是翡翠。冰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之,肉眼看去其外观很像冰块,也较为通透,但远不如玻璃种。糯化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于冰种,通透性相对差多了,但视感非常愉悦,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藕粉种的密度和细腻度再次之,基本不通透,但看上去依然很舒服,如同调制好的藕粉。再往后的豆种、干青、干白等就没有前述的那种视觉愉悦感,看上去像一块很硬的石头。
  通透性既因“种”而变化,也因“水”而变化,故人们常常把“种”和“水”混在一起称为“种水”。其实,“种”和“水”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但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种好的,水大都比较好;水好的,种大多也比较好。不过也有不少例外,有些玻璃种水头“浅浅”的,只是浮在表皮的一点点“水”的感觉。相反,有的水头很好的翡翠件,却只是一块糯化种。
  种与价的关系很密切,种好价昂。大小和形态相同的翡翠件,玻璃种高出冰种3—5倍,冰种高出糯化种2—3倍,糯化种又高出藕粉种1—2倍。玻璃种是藕粉种6—10倍左右的价格,与其他更次的种相比,就是几十倍的价差了。
  敬请关注下期:鉴识翡翠六字诀之“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