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专题报道(三) |
一切从“心”开始 |
——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硕果 |
|
编者按 近日,在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首批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中,奎文区胜利东小学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所成功入围的小学学校,获得如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早在1999年,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就深刻意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学生的一生幸福。于是,学校开始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尝试性探索研究,并先后承担了“小学生认知障碍成因与对策研究”、“潍坊市06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模、二育、三成长”三个研究课题。近几年,随着学校“建设特色项目、推出办学亮点,打造教育品牌、创建名牌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突出地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亮点工程,始终摆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日程上。经过近17年的实践探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健全的运行机制,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效果。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学会会员单位,荣获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8次在省、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兄弟学校参观交流人员达3000余人次。 强化师资培训 抓住心育关键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要使教师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社会学家永井道雄曾说过:“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校长谭晓升也始终认为:一所优质学校,必是教学质量和德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两手抓、两手硬的学校,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基石,让教师感受到教书的快乐,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乐学的学生。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培训成为了学校心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学校一方面抓重点对象的培养,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师,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免费为他们定购各种学习资料,聘请高校心理专家到校进行心理咨询现场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抓好教师的全面培训。学校充分挖掘内在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学校心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为其他教师进行心育辅导。在此基础上,又多次聘请心理学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传授经验,讲授方法。2010年奎文区教育局启动“专家工作室”项目,欧晓霞专家工作室就落户在了胜利东小学,欧晓霞是潍坊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在5年的时间里,她一共为学校提供了35次讲座、18次课例研讨、多次的课题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格外重要。为了提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让班主任针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德育处每月组织班主任例会学习一次。通过专家讲座、模范班主任经验介绍、读书分享、工作交流等方式,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学校还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在组长康秀兰老师的带领下,每两周活动一次,确定了“深化自主管理,培训良好习惯”的主题,在这个大主题下进行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每次活动大家都提出管理过程中的困惑,一起想办法解决,然后写成案例发到博客上;平时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直接在QQ群里提出,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曲玲燕老师告诉记者:“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自己的行为也最能影响学生的成长,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加强了自己师德修养,帮助我们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优秀老师。” 学校的这些举措,切实提高了教师健康心理自我培养和心理教育的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有5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7名教师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有6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以心育为载体 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校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内容却不少。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轻负中掌握知识,已成为每位办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校长谭晓升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课改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课改追求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要依托心理规律去实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但很多课堂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学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等诸多关系到学生生命成长的要素,大多在老师的视线以外。这样的课堂,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不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课堂。因此,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胜利东小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是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是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特点、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胜利东小学的教师们都是这样把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张伟是学校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她就善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她说:要在课堂上学会赞美,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方法不怎么正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上被冷落,在生活中无威信,自卑感较强。所以,给予他们及时的赞美,才能激起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张伟还摸索到了一种规律,她发现,课堂上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大约有二十几分钟,而一堂课需要35至40分钟。剩下的十几分钟,学生们常常会走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张伟在课堂上运用“课中操”。所谓“课中操”,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插入一段放松的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手指操、全身运动,还可以是唱歌、听音乐等。通过轻松活动,调节了学生肌体活动,消除疲劳,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保持学习的兴趣。 如今,走进胜利东小学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听课认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以德育为基石 健全学生人格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石。胜利东小学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管理,通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悦读”教育、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学校的德育工作生动活泼,活力四射。 校长谭晓升介绍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今年上半年,初步形成了语、数、英、音、体、美学科教学辅助校本课程。分别为《润·诵》语文配套课程,《润·悦》英语配套课程,《润·思》数学配套课程,《润·沁》音乐配套课程,《润·赏》美术配套课程,《润·健》体育配套课程。心育特色校本课程主要有《我成长、我快乐》《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汇编》《开启心智之门》。学生在这些校本课程的辅助下,心理健康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实施“悦读”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众所周知,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悦读”是基于心理学支撑的阅读,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传统阅读的提升和深化。胜利东小学在立足现有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着重在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和需求,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愉悦身心,进而提升修养和品格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激发师生阅读热情,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位,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呼吸,为一生奠基,最终实现由传统的“阅读”到“悦读”的提升,增强学校发展内驱力,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已把“悦读”教育作为内涵项目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胜利东小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养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育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学校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规范教育,当学生们看到地上有纸屑时,就会主动捡起,当遇到老师时,就会主动向老师问好。 采访中,谭建明老师高兴地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你对孩子用心,他也会用心来呼应你的。如今,学生们在看到我后,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生疏、谨慎地说老师好。他们有的会跑过来拉着我的手,有些学生甚至会直接抱住我,大声道:‘老师好!’” 学校还开展了大量活动,来让孩子体验心育的快乐。有校本节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特色升旗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立足学生特长发展,举办学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三大校本节日。艺术节和科技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交叉进行。读书节每年一届。在这些节日中,学校尽可能多地设置展示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依托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的主题庆祝活动。紧扣德育主题,开展争创阳光少年、手拉手献爱心、美德之星评选、文明在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他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组织,有家长、教师参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切实锻炼了学生。 妙手催开心育花,丹心铺就成长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学生的终生发展。记者欣喜地看到,奎文区胜利东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了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更有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走上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正从这里起步! 记者吕秋丽 通讯员石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