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发展信心
中国欢迎境内外记者采访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我国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实施出口管制
“超级细菌”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三菱受害劳工团体首次就和解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国际田联主席称“大规模涉药”报道是一场阴谋
近期检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
201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发展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述评
  货物集结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外运。(新华社发)



  定力明确方向,信心汇聚力量。
  2015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与预期目标相符的7%的增长,凸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态势,有力地提振了各方信心。
  未来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力?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真正把功夫下在巩固基础、增强底气上,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
  可以预期,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故事更加精彩。
  这是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50%——8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位于临界点上,中国经济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态势。
  “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市场发展预期有所提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
  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物价指数涨幅温和……上半年一系列发展亮点为向好预期奠定了基础。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难改“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将上半年中国经济归纳为五个“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和收入稳。
  “稳”才能向“好”,“稳”才能更好地“进”。
  专家指出,虽然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当前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仍在复苏的漫长通道中徘徊,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面对成长的烦恼、调整的阵痛、转型的沟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有效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做好中国答卷,离不开稳增长政策的有序推进——
  从推出重大工程建设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费,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今年以来一系列既顾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做好中国答卷,离不开宏观调控的精准发力——
  盘点今年央行3次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定向”色彩鲜明。其中,6月28日是央行近年来首次使用“降息+定向降准”组合,凸显宏观调控创新能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精准调控,体现了中央面对复杂局势的战略定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谋略。
  做好中国答卷,更离不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发力——
  今年5月,备受市场关注的浙江网商银行开业。至此,首批5家民营银行均已成功获准开业。越来越多民营银行的加入,将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鲶鱼效应”,缓解困扰实体经济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助纾实业发展之困。
  从深化国企改革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从推进简政放权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的经济领域改革,清除了市场主体的束缚和羁绊,加速催化孕育着中国经济创新土壤,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一种放眼未来的深谋远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中答卷”,下半年如何在“新”与“变”中保持积极发展态势?
  保持战略定力依然至关重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
  定力的背后,是一种从容、一份自信。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能打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推进结构调整仍需加快步伐——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在优胜劣汰、竞争合作中增强企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力推进——
  改革是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下半年,从国企国资改革到财税体制改革,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项改革如何发力,引人注目。
  加强民生保障不能被忽视偏废——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指南针”。
  “保民生就是守底线。下半年,要继续保持就业稳、物价稳、收入稳,在做好扶贫开发的同时,格外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联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下半年只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释放出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就能凝聚起‘十三五’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向上的力量。”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