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青年人应该纪念什么
微议录 黄河:有的地方偏重通过
微商乱象呼唤监管补位
创新与新八股文
以房养老注定好事多磨
见义勇为牺牲何劳家属索赔
大学生挂科险离创业有多远
201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之二)
创新与新八股文



  ◎谭春溪

  “教育需要创新”,“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类似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但正如时下那句网络用语所言“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应试教育这面大旗下,我们的道路似乎越走越窄,而现实所给予我们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小。困境之中,该是我们做“历史的还原”,重新回归教育的本源。
  始于明朝终于清光绪年间的八股文并不为现代人所熟悉,它以选拔朝廷官员为使命,讲究的是“起承转合”,让学子们充分揣摩体味“圣义”,以适应当时等级森严的文官制度。所以,如蒲松龄这种创造想象思维能力太强的学子便名落孙山,而一大批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举子便能官运亨通。尽管之后科举制度被“新学”替代,民国时期的新型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人才,但以考试取士的风气并没有因时间的久远而散去,而是渐渐发展成了现代的新型应试教育制度,其内里似乎与从前的八股文有连理之嫌,只是把四书五经换成了“数理化语英”等学科,而所达到的目的与效果却是惊人的相似。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盛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的学风已鲜有存焉,而多样性教育的理念也流于形式和口号,几乎所有人都走上了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其实,应试教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现在把它当做了选拔人才的唯一路径。更加不幸的是,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们更把应试教育这一模式演变成了创新思维的桎梏,本该系统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学生通过此类知识的学习可以学到综合分析的能力,但被应试教育者们拆解成了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制成标准试题和标准答案,学生答题时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便注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如此众多的“知识点”织成了一张致密而巨大的网,把学生们的个性、活力和创新精神统统网罗在其中,多年的强化训练之后,便渐渐禁锢了他们本该旺盛的创造力。因此,许多年来,我们只见高分状元满天飞,却难觅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式的创造型人才出现,他们与一百多年前的前辈们一样昙花一现,最终却寂寂无闻。因为现在的这些莘莘学子们经过现下应试教育的百般锤炼后,其思维模式已经凝固,磨去了个性棱角,只适合在一个平庸的环境里发展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还有一个现象颇耐人寻味,如在英语的学习中,考试过四级甚至六级的大有人在,而他们中间能用英语进行流畅交流的却少之又少,这让我们既感可笑又感悲哀。因此我们也不禁要问,我们拿出人生十几年的功夫来学习知识,但最终却惊讶地发现这些知识不是用来丰富我们的精神,扩充我们的视野,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找寻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仅仅是用来完成一次次考试,似乎这一次次的考试便证明了我们的人生价值之所在,这岂不是最大的荒谬与教育的变异吗?然而,荒谬本身却看起来并不荒谬地签署了通行证。我们的学子们在学校和家长们的督促下,仍旧在这个铁板一块的教育体制的夹缝中喘息着前行,去获得那张所谓通向人生成功的证明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