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玉满堂聚宝盆 |
|
|
|
□本报记者 陈文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宜兴均陶蕴涵了丰沛的陶瓷文化,带着厚重的地域特征、中国特色,在秦汉、唐宋的宜兴釉陶影响下一路走来,经上千年的艺术创造,获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如今,作为陶都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依然秀丽多姿,风韵独具,受到人们的青睐。千百年来,宜兴陶人用智慧和心血编织成一个又一个绚丽的宜均之梦,使传统的均釉艺术和堆花艺术代代相传。潘渊就是其中一位。 1966年出生的潘渊毕业于常州大学,1991年进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工作,安排在陶瓷生产、技术工序实习,了解掌握生产工艺与技术,学习宜兴陶堆花技艺,现任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宜兴均陶研究所所长。 潘渊从业以来,在名师的精心传授下,全面掌握传统堆花各种堆贴技法和该民间工艺的精髓,并坚持传统“平贴法”与创新的堆花技法和工艺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努力创作堆花艺术作品,涉猎的题材全面广泛,有纹饰、人物、山水、花草、飞禽、走兽和书法等,以及所观所想创造出来的形态,充分彰显民间工艺特色。20余年执着对均陶进行潜心的研究,他在创作中坚持借鉴其它民间工艺的表现手法,全面凸现堆花技艺传承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新技法,指导开发研究出海兰色系列釉色和失传已久的均红,成为国内外首创。 均釉和堆花就是宜兴均陶的绝活。“欧窑妍且姱,绚丽同晨葩”。这是古人对均釉的赞誉。经过数百年的研制和创新,宜兴均釉五彩缤纷,独步千秋。而堆花技艺自成一格,把人们普遍推崇的吉兆题材装饰于均陶器皿上,诸如:游龙舞凤,福寿绵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花开富贵、鸿运当头等等,使作品呈现端庄高雅、韵致清艳的姿态。 欣赏潘渊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通过均釉的变化和堆花的画面,表现山水风光,沉淀历史故事,寄寓民俗风情,其中蕴含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他的作品无论是器形大小、主题变换,均能绝妙地把握材质特性与工艺特点,对其淋漓尽致地发挥,并在泥性的肌理中,自然而然贯注了我们对艺术的想象与追求,展现了民族的魅力和本土风格的特色。 除了层层堆贴的画面外,潘渊的设色更精妙。他喜欢自己配制的釉彩在画面使用色泽效果质朴的“土釉”,以追求作品的原始状态和自然美,形成自己堆花作品的独特风格。创作的堆花蟠龙陶台由中南海紫光阁永久陈设,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作品“富裕”大瓶、“翔”瓶、“福、禄、寿——百子同趣”大缸等产品获全国或省级陶艺评比奖。 现代的宜兴均陶积淀了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凝聚着明代“欧窑”的灵气,融入了清朝“葛窑”的精彩,又有着现代审美情趣相融其中,一路走来,分外瑰丽多姿,风采迷人,同时又洋溢着均陶人既含蓄又炽热的情感。在潘渊等均陶人的不懈努力下,现代均陶将以不朽生命力和崭新景象,傲立于艺术世界的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