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竹 丁 “吴大爷,你的遭遇我们都深感同情,但你的要求也要符合实际,都是本村的老少爷们,还是以‘和’为贵……” “张大哥,你也要站在吴大爷的角度考虑一下,权当就是帮帮吴大爷……” 日前,一场让人感到温馨的矛盾纠纷调解,就这样在昌乐县红河镇综治维稳中心的恳谈室悄悄进行着。镇里的分管领导、心理咨询师、法官、法律工作者、民警和当事人吴老汉、一名中年男子分别对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两边。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地与两位当事人面对面,进行着“拉呱”式的谈话。吴老汉低着头,双手捧着民警小李端上的热气腾腾的茶水,思索着。 “中,中。”中年男子频频点着头。 不到半小时的工夫,法律工作者小刘制作出了调解文书,双方在上面签了字,中年男子将1000元钱递到吴老汉手里,双方握手言和,这时吴老汉和中年男子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原来,今年夏天,吴老汉被邻居张顺家的狗咬了,双方协商时张顺想给吴老汉100元私了,结果吴老汉花了远不止100元,在别人的蛊惑下,向张顺提出了1万元的赔偿要求,张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镇上的领导了解情况后,进行了“恳谈式”调解,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据了解,为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面对面地解决好群众诉求,深化多元纠纷解决群众诉求机制,促使矛盾纠纷多渠道滤化,昌乐县从镇党委、政府、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中分别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观念好的镇领导干部、法官、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检察官等六类优秀人员作为恳谈员进驻镇级维稳中心,实行坐班或点名的方式开门接待解决诉求群众。今年以来,全县通过恳谈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多起,实现了社会矛盾在基层解决和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的“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