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祝小鹏在用父辈传下来的弓子做锔活 |
|
|
|
□本报记者 陈文文/图 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年轻人可能不认识,上了年纪的人能一口喊出来:锔活儿!正在低头做活的人是我市锔艺代表性传承人祝小鹏,他手中的工具是一把传了三代人,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的锔活弓子和钻头。 “锔活”,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或陶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锔活有粗活和细活之分:粗活以锔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锔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大而粗糙;细活也就是秀活,多为达官贵人服务,锔钉也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之分。“锔活”也就上升到了“锔艺”。 修复的不是杯子,是情感 1982年出生的祝小鹏,祖上曾经做过锔匠。但祝小鹏当初并没有打算以锔艺为生。“父亲把基本的手艺都传给我了,但是现代生活里不需要老式的锔活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祝小鹏去做了厨师,从雕萝卜花又转向了木雕,后来学国画写书法,发现这些技艺都指向了一件事:锔艺。 手工的物品总是带有人的体温和情感,特别是当自己的手艺缝补了别人心爱之物时,锔瓷技艺更显得灵活和美妙。当精巧的锔子和花钉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祝小鹏就曾经碰到过一位客户,要求锔好一只碎得很厉害的公道杯,小鹏觉得杯子本身的价值比不上功夫和费用,但客户却坚持要求无论多少钱也要锔好。“杯子用了几十年了,他想要修补的是一份情感。”祝小鹏说。 板凳需坐十年冷 锔瓷是一门细致的手工活,锔瓷手艺有24样72种136道绝技,包含嵌补、嵌口、包边、包嘴、镶包、嵌饰、做件、补件等镶嵌包锔法,不仅可将破损瓷器修饰完好,还可使其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工艺品。当发现自己离不开锔艺后,祝小鹏就开始潜心研究锔艺手法,他没有拜师学艺,全靠父辈传下来的技艺和自己的感悟与钻研。 对于青年人来说,锔艺过程非常枯燥无趣,祝小鹏每天下班后就回家坐在凳子上,膝盖上搭着块垫子,敲打着大大小小的锔钉,把一颗颗锔钉嵌到破碎的器皿上,然后用锤敲紧。祝小鹏告诉记者,单单一个最普通的“平钉”,就要三年才能出徒。锔活中最常见的是茶具,紫砂壶的壶壁比较薄,有的仅1毫米。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壶内或碗内又看不见钉痕。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个人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锔得不结实;用力稍大,壶壁钻透,茶水会渗出。记者在祝小鹏手里看到一只开裂的粉彩茶盏,他在只有2毫米薄的杯壁上锔出的钉痕可以清晰地透过光亮。 修心复物的朴素之美 除了平行锔钉外,“花钉”是锔艺中特别能展示匠人艺术造诣的一种技法,它要求在金属片上打制出纹饰或者图案。锔匠都要反复琢磨锔钉图案与钩角的合理位置,要使花纹式样与瓷器上原花纹图案相配,使锔钉不多余,还能给瓷器增添韵味。祝小鹏擅长因材施艺,他的花钉精致灵动,立体感强,与器物原有图案配合得天衣无缝。例如记者看到在一只蝙蝠图案水盂的补口上,他巧妙地打造了一枚“铜钱”花钉,寓意“福在眼前”,意蕴悠长。 会补,还得会“破”。原来,现代锔艺已经超越实用功能,承载着审美与象征的文化价值,所以有人会故意将壶弄破,以展示锔艺。这个“破”可不能一砸了事,如果有小碎片或粉末,就无法形成锔匠们最希望看到的圆润柔和的曲线。“破壶”也叫“涨壶”,需要在茶壶里放置锥头,埋进黄豆,加水涨开,根据壶材质的不同,老练的锔匠可以想破哪里就破哪里。祝小鹏“涨”了一百多把壶才熟练掌握了这一技巧。“涨壶得整夜守着,约摸时间快到的时候,眼睛都不敢眨。”祝小鹏说。 锔艺是一种自我修行 祝小鹏手里锔过二十块钱的杯子,也锔过无法估价的古董瓷器。他对手艺和古物有一种敬重之心,对他来说,锔活是对用具的合理性修复,除了“金缮”以外,锔艺是不可逆的,“古人的智慧不能随便糟蹋。”祝小鹏说,于是,他对自己的锔活要求一定是残缺但不失其美,不仅滴水不漏,而且让器具平添几分韵味。 80后的祝小鹏喜欢书画古玩,最大的爱好是收集老瓷片,经过他的巧艺打磨,平凡无奇的瓷片变成了巧妙的艺术装饰品。祝小鹏却喜欢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感悟,对他来说,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自我修行的一次圆满,无论手中是珍贵的古董玉石,还是老瓷片,在雕琢的过程中,内心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愉悦。“锔艺教会我们最重要的意义是惜物、惜情。”祝小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