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高新”拥抱世界 |
——“转调创”的高新样板系列报道之一 |
|
□本报记者 甄 强 赵欣波 通 讯 员 于明鹏 刘 杰
编者按 当前,正值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历史当口,如何按照全市“转调创”部署要求,既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又实现新增长点的逆势飞扬;既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又增强新的发展动能;既加快形成自身特色优势,又辐射带动区域科技发展;既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又在国际化发展中赢得先机,是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高新区坚持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化、法治化发展导向,努力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中谋求新突破、新超越,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力、带动力、贡献力不断提升。本报现推出三篇报道,对其发展经验加以解析,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发展领先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国际化,正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潍坊高新区的决策者们提出,要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按照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立足于全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的主体功能定位,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先行示范区。 按照这一要求,高新区全面推进创新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功能环境国际化,全力营造聚集新兴产业发展和吸引海外人才创业的国际仿真环境,加快与全球互动、发展共赢的脚步。 高新区,正演绎一幕幕国际化发展的精彩篇章。 “3+1+N”集聚全球智慧 信息技术、互联网+,带动了新一轮产业革命。主动开放意味着机遇,加快创新意味着未来,只有开放发展,才能抢占先机、把握未来。在市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献玲看来,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路径。 “3+1+N”科技创新体系,就是高新区在这场创新资源“争夺战”中创造出的“独门兵法”。 驱车沿健康东街一路东行,路旁一座雄伟的雕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名为“重构”的金属雕塑,造型方圆互衬、雄浑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身后镶嵌着北大、清华、中科院标牌的3座大楼交相辉映,显得气势磅礴。 这里,就是潍坊人引以为豪的蓝色智谷。 “‘重构’雕塑,寓意探索无边际、创新无止境,意在彰显蓝色智谷思想碰撞、智慧涌流、重构永续发展动力机制,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使命担当,其本身就蕴含着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发展情怀。”潍坊蓝色智谷服务中心主任吕传昌介绍。这里,是除北京以外,全国唯一一处集北大、清华、中科院三大国内顶尖创新“航母”于一体的科技园区。 蓝色智谷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运营模式,大力建设产业技术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承接美国硅谷创源孵化器在海外孵化的高端项目,推进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整合全区9大公共技术平台和233个企业研发中心,打造潍坊市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区。 2014年,潍坊高新区硅谷创源孵化器在美国硅谷揭牌运营,成为我市首个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 “由于美国硅谷是全球创新高地,所以我们的海外孵化器要到这里挂牌,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美国硅谷对接,在项目、技术、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实现合作。”高新区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潘好泉告诉记者。 创源孵化器开创了国外孵化、国内加速转化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成为我市嵌入全球创新高地的“桥头堡”和“探测器”,目前已与瀚海孵化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休斯敦技术中心、莱斯大学纳米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吸引40多家美国企业入驻。 而这,只是高新区吸纳全球智慧的一个缩影。以中科创新园为载体,高新区引进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专业运营团队,设立潍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用于引进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先进技术。同时,设立了国际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和品牌创建。 通过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等海(境)外孵化器的合作,这里正直接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项目向自身转移。新海软件、海润检测等企业则纷纷走出去,发展民营海外孵化器,进一步拓展获取利用海外创新资源的渠道。 层次更高、内容更广的国际合作,使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前移至全球创新资源高地,打造出吸引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磁力场。如今,高新区已拥有国际领先技术22项、国际先进技术46项,国内领先技术71项、国内先进技术21项。 一个细节,生动述说着走向全球的高新区在创新实力上的变化——美国人罗伯特来中国学会的第一句话是:“不便宜。”作为潍坊乐维特建筑技术有限公司的外籍专家,他看到的“中国制造”已经不是想象中的“廉价货”,而是越来越多地变成了“高大上”的“中国创造”。 乐维特从事建筑服务外包业务,过去依靠人力成本优势输出劳务,现在却每年“遥控”美国建造500多套房子。通过网络,公司可以“砸平地球”,跨越大洋指挥美国人施工,把中国的创意变成现实。 “中国元素、全球思维,让我们充满竞争力。”公司总经理韩新民认为,与美国企业竞争,拼的是创新能力。 临朐的铁艺、太行山的黛瓦、无锡的喷泉、广州的沙发、越南的石材、中国老屋拆下的青砖等等,乐维特面向全球采购建筑元素,形成独一无二的设计优势。潍坊人都熟悉的乐道院,原是美国人建造。乐维特将乐道院的设计理念又“搬”到了美国休斯顿,糅合中国元素,使之既有历史沉淀,又焕发时代青春。由乐维特设计的Capitol Oaks社区,是休斯顿最具发展潜力的社区之一,斩获了全球建筑设计大奖——ULI奖。美方开发商对韩新民说:“合作之初,只认为你们是我的补充,后来感到你们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认为你们是我的秘密武器。” 乐维特是高新区加快创新国际化的成功范例。为促进创新驱动,高新区从引进专业人才、建设专业化园区、设立海外孵化器和产业基金入手推动创新国际化,向全球要创新、要科技、要市场。这里正筹备成立中以科技创投基金、中德科技人才基金,与中美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加州华人生物医药协会、美国硅谷天使会合作,全力汇集海外人才、国际资本和高端项目,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汇众人之智谋大事、成大事。目前,全区已吸引国家“千人计划”26人、省“泰山学者”33人,聚集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多人。 “高新创造”唱响国际舞台 国际化城市,要拥有国际化产业结构。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赤锋认为,积极探索跨界创新、迭代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提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是加快产业国际化的关键。 眼下,越来越多的“高新创造”在国际舞台“唱得响亮”。从拥有国际商标的数量,可以一窥高新区融入国际的程度。“国际商标越多,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其国际竞争力越强。”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胡文星说,高新区不遗余力地支持企业注册国际商标,目前已注册国际商标771件(一国一标),仅今年一年就有326件(一国一标),两项数据稳居全市第一。 此外,更多产业层面的“高新创造”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盛瑞8AT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时至今日,盛瑞8AT仍然是我国车辆传动领域唯一的,也是全市历史上唯一的中国专利金奖得主。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刚成立时,还是一个单纯的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观察,董事长刘祥伍意识到,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生命力不会长久,迟早重新洗牌。他的观点在今天得到印证。 2007年,在固有市场异常火爆时,盛瑞就开始探索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最终选择了国内汽车领域最大的软肋——自动变速器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而且一起步就要开发代表国际最前沿水平的8挡自动变速器(8AT)。 几经考察,公司选择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整合了德国8AT设计概念,吸纳了英国里卡多公司工程化技术,联合江铃陆风全程参与产业化管控,打造全球化的装备和零部件采购体系,共同推进8AT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2014年9月9日,盛瑞8AT随搭载的第一款江铃陆风X5汽车正式上市,带领中国乘用车变速器迈入“8速时代”。“德国的设计理念、英国的工程技术、韩国的工艺装备、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中国的本土制造,国际化合作成就了盛瑞的8AT。”公司相关负责人尹春雷说。 在此基础上,盛瑞依托自己的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德国、英国、北京和青岛建立了研发分中心,形成了“三国五地”的研发布局。 8月21日,盛瑞传动北美公司在美国罗彻斯特山启用。在已经拥有菲亚特、约翰迪尔、纳威司达、伊斯科拉等大牌客户的基础上,盛瑞又将在“汽车王国”的本土市场展开攻势。 向国际要“智慧”,反过来进军国际——如今看来,当初的决定是明智的。“今年是老产品下滑的一年,也是新产品上量的一年。传统产能利用率只有50%,如果不是8AT不断上量,企业发展将受到制约。”尹春雷说。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路径。”潘好泉介绍。 产业国际化的另一个途径就是直接收购西方品牌,用成熟资源实现“中国创造”的华丽蜕变。 一些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老牌西方国家,拥有中国所需的技术和品牌,许多中国企业纷纷带着资本走出国门。其中,潍柴动力一马当先: 2009年,潍柴竞拍获得法国博杜安相关资产和产品技术; 2012年,潍柴收购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控股权,随后又与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叉车制造商和液压技术的全球领先者德国凯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一笔投资; 2013年,潍柴和意大利法拉利F1车队战略合作,正式确立品牌战略联盟; 2014年,潍柴收购林德液压,彻底改变了我国高端液压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潍柴转型发展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在《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列第70位,居内燃机行业之首。 叫响“中国创造”,歌尔声学不甘落后 丹麦老牌音响制造商丹拿,不久前被歌尔声学收购,创下国内音响业最大收购案。 藉此,歌尔声学迈出了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将获得扬声器单元音响系统技术、DSP信号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企业将在电子声学领域形成更完整的产品线。 凭借多年打拼国外市场积累的实力,歌尔发展迅猛。从数年前还只能从中国台湾供应商处分包到一点业务,到苹果在中国大陆微电声元件的最大供应商,从最早在驻极体电容麦克风行业崭露头角,到如今蓝牙耳机、硅微麦克风和3D眼镜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天的歌尔已在全球电声行业成功占据了突出竞争地位,业务遍布日韩、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声光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传统制造业不走国际化,不从国际上找技术、找市场、找资源,势必走入穷途末路。”潘好泉说,“而当企业整装待发推开国际大门,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前景一片开阔。” 高新区经发局局长孙文峰介绍,以潍柴、歌尔等境外投资示范企业为标杆,高新区采取战略投资、跨国并购、联合开发等方式参与国际资源开发合作,实施“政府牵头、企业主体、协会推动”三位一体战略,深化与新加坡、瑞典、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扩大合作空间,加快“走出去”步伐,增设境外机构,实现境外投资新突破。 目前,高新区已有100多家企业的产品销往国外,在境外设立分公司、办事处、营销中心及研发中心100余处。在当前复杂外部经济环境下,“双百”的成绩尤其来之不易。 “高新生活”号准世界脉搏 走进高新区,处处可见多语种公益广告、LED屏、宣传栏、路牌,彰显着强烈的国际环境代入感。 城市的国际化,首先是规划的国际化。为进一步发挥高新区推进国际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国际化进程和发展层次,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高新区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将全区规划设定为控制区、核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全力营造聚集新兴产业发展和吸引海外人才创业的国际仿真环境,力争2020年前建成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化社区,打造全市国际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国际化的城市,要有国际化的人居环境,这既体现在文化的包容上,也体现在环境的优美、生活的“无障碍”上。 记者在高新区交通干道、主要景区等公共场所,都看到了外语标识。第二孵化器内的所有门牌使用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大大方便了来此对接洽谈业务的国际友人。 “切准国际脉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软环境,是我们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内容。”高新区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晓庆说。今年,高新区着重完善全区的基础设施,投资11.4亿元实施79项市政工程,新改扩建17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推进交通、安保、家居等服务智能化。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幼儿园)、国际医疗服务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寓以及咖啡厅、酒吧、西餐馆、健身中心等生活娱乐配套设施,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中英文标识和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 随着潍坊高新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人才举家来到潍坊高新区,对国际学校的需求日益突出。 在美加国际学校,记者见到了两位外教——梅根、考特尼。两位美国姑娘都是25岁,嘴角挂着标准的美国式微笑。 今年夏天,梅根、考特尼等7位美国、加拿大外教一起来到美加国际学校。她们说,这里环境好,交通发达,最主要的是城市足够开放,融入城市“无障碍”。 美加国际学校成立于2014年6月,由高新区管委会与加拿大枫华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中方执行校长王海珍告诉记者,学校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管理人员和教师,实行“双校长管理、双教师教学、双课程融合”管理模式。高新区大力支持国际学校建设,免费提供教学楼,中方教师工资由财政拨款,加拿大枫华教育集团支付外教工资。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巴西、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孩子前来就读,解决了父母们在高新区投资兴业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新国际学校、美加国际学校2所国际学校,正在规划建设潍坊瀚声国际学校,国际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际化的高新区,让外籍人士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为营造宾至如归的氛围,高新区创办了全市首份英文报纸,开播国际电视节目,在公共场所推广双语服务,编制了外国人工作生活一本通,设计了外文网站、宣传册等。酒店、宾馆、商场、会议中心、公厕等公共场所环境全部看齐国际标准,还设立了外国人俱乐部,不断增强外国人的归属感。正在建设的歌尔和潍柴两个国际化社区示范项目,配套有外国专家公寓、专家俱乐部、社区医院等国际仿真配套设施,将为外国专家和工作人员营造无差别的国际生态环境。 有了浓浓的“国际范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此扎根。今年第一批入驻高新区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硕士、美国伊立诺大学博士夏淳认为:“高新区拥有超前的国际发展意识,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优秀的创业环境,繁衍出的产业价值得天独厚,这些都吸引着我们来此投资兴业。”他所创立的山东码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基于万联网、移动云计算和社会化媒体等趋势技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产品应用开发,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本土创新动力。 坚持国际化战略,深度拥抱世界,高新区已然成为潍坊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交流的“大门”。推开窗,潍坊在这里迎接全球资源的阳光;打开门,全世界都在感受潍坊开放包容的情怀。 “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新区以自身的国际化,带动和促进中心城市以及全市的国际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围绕这一目标,全区上下正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加快打造全市国际化先行示范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王献玲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