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冀英杰 上白洋村,青州西南部山区的一个偏僻村庄,盛产柿子、山楂等特色农产品,当地人又称其为“柿子沟”。长期以来,因交通闭塞,外界鲜有人知,村民们缺少经济来源,过着清贫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去年秋天仿佛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省内各地甚至江苏等周边省份的旅游爱好者均慕名而来,这里更成了摄影爱好者和绘画者乐此不疲的乡村游天堂。 “多亏上级给村里派来了田书记。”记者进村寻访,村民们近乎一致的回答道出了变化原因。他们口中的田书记就是潍坊检验检疫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田国华。 去年3月份,根据潍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潍坊检验检疫局选派的帮扶工作组进驻青州市王坟镇上白洋村,田国华任“第一书记”。刚一驻村,田国华就立即着手走访调研、摸透村情,同时积极向局里反映,争取资源。 在潍坊检验检疫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田国华和村“两委”按照“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确定了打造“山里老家——‘柿子沟’”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模式,以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用十公里环山跑马古道将各个特色景点进行串联,整合旅游资源,配套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集休闲旅游、农家餐饮接待、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在田国华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柿子沟”旧貌换新颜。现在村里清新的空气,平坦的环山公路,各式各样的自然景观,古朴的石街、石屋、石墙及百年古树,弯弯的小桥,潺潺流水绕村而过。尤其是在收获季节,漫山晶莹剔透的柿子、红彤彤的山楂、连片的红叶……一幅层林尽染秋风色的多彩画卷,静候八方游客前往品鉴。 看到初具规模的景象,田国华喜上眉梢。但如何将“柿子沟”推介出去,又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他充分利用个人的人脉资源,通过互联网、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柿子沟”。功夫不负有心人,“柿子沟”终于“火”了。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推介,“柿子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宝地,仅去年8至10月份,就接待游客过万人,为村里创造价值约计40万元。 “柿子沟”出名之后,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原来卖不出去的柿子、山楂、小米、地瓜等特产,以及村民自家酿制的柿子酒、蜂蜜、山楂片等产品都被抢购一空,“我们做梦也没想到,过去没人要、卖不了的东西,现在在自家门口就能卖出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走在村里每个人脸上都是笑逐颜开,就连在外务工的青年看到村里喜人的旅游形势都纷纷辞工回到村中谋求发展。 如今,田国华已深深地扎根在了“柿子沟”。他不仅是这里的政策宣讲员和致富贴心人,还是义务宣传员和旅游解说员。他放弃节假日休息,全身心地坚守工作岗位。晒黑了、累瘦了、嗓子说哑了,鞋磨破了好几双,他全然不顾。望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看着村民们收获的喜悦和满足的神情,他和村干部们一样,很有成就感。但面对成绩,田国华脑子很清醒。他表示,“柿子沟”发展的路还很长,村民们离全面小康还有距离,自己仍需加倍努力工作。 目前,满腔热忱的他正与村“两委”成员一起,积极运作“乡村旅游示范村”品牌建设申请、邀请专家团队对“柿子沟”的形象进行长远规划设计、筹建旅游摄影绘画基地等工作,以期带动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