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天寒谁送瑞雪来
走进《红楼梦》的秀丽山村—胡梅涧
印象新年
青州古城拾零
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 不断打造职业教育的典范
2016年0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红楼梦》的秀丽山村—胡梅涧



  ◎马兴江

  《红楼梦》中一段是写贾元春游大观园,命宝钗、宝玉、黛玉等给各个场馆写诗。黛玉帮宝玉写了一首《杏帘在望》,诗曰: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元春看毕喜之不尽,说宝玉果然进益了!遂将浣葛山庄杏花村,改为稻香村。
  《红楼梦》作者的这个意思,真的让临朐胡梅涧人看懂了。这首诗明明写的就是胡梅涧村么!清末,这个村的秀才诗人马春溪遥相呼应,也写了一首歌颂本村的诗:壑抱山环瑞霭沉,地灵人杰迹堪寻。梅溪馆近莲亭宅,依旧门前庇禄阴。胜地由来胜景饶,吴生画笔也难描。中间一道长流水,上下横排十二桥。
  所不同的是,该诗直接咏颂本村,再不用云山雾罩地把胡梅涧说成浣葛山庄了。两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看胡梅涧村,浣女溪岸忙,葛植崖坡边。三山围村落,涧溪东西穿。这不就是浣葛山庄的真实写照吗?
  胡梅涧村的村貌如同簸箕掌东高西低,常年不断流、穿村而过的涧溪水,发源于村东山岩崖之下的老泉子头,流入村西一公里远的弥河。它和老龙湾并称为弥河最短的两条支流。涧溪南崖坡全是藤、葛、蔓茎,以保护土崖水土;北岸多是梅花、兰草、绿柳,供人欣赏。
  那时村中有三个花园、两方池塘,溪边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水塘碧水荡漾,鹅鸭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杏帘在望》讲桑榆,更说明了与胡梅涧及该村文人的关联。胡梅涧村的桑树和养蚕技术源远流长。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胡梅涧村贡生马益著在其《庄农日用杂字》中就做了详尽的描述:“学说立了夏,家家把苗剜。带着打桑斧,梯杌扛在肩。捎桑把蚕喂,省把工夫耽。枝子具绳捆,叶子钐刀删。蚕盛多打箔,苇席须要宽。老蚕要做茧,簇了用密占。盐须早托下,如翁把茧腌。丝还没暇拐,麦子黄了尖。”“临朐县,桑一半”,胡梅涧领衔。新中国成立后,县里搞科研唯一的养蚕所就设在该村。接下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应验了那特殊的批语“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比。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那是写生的实景实物啊。弥河东岸,涧溪两边,是胡梅涧村著名的西菜园。拂着弥河风,浇润涧溪水,加之传统的行家种菜技艺,春韭肥嫩,瓜蔬名扬,邻近的冶源集是该村菜农的销售市场,新菜一到,即刻卖光。可见当时该村蔬菜受欢迎的程度。胡梅涧村虽地处丘陵,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乃鱼米之乡。正常年景一般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说“十里稻花香”并不过分。这太平胜景,可谓人间天堂。
  曹雪芹何以去得胡梅涧村?欲解开这个谜团,恐怕得从这里的文化底蕴说起。“孔村胡梅涧,马家上了万”,均为马愉后裔。胡梅涧村与明状元马愉的朱位村相邻,只间隔一道之门岭。马愉官至宰相,其后裔虽多专事农桑,却诗书继长。清时,胡梅涧布衣学者马益著耕读一生,年逾八旬尚勤奋写作。除著有《庄农日用杂字》外,还有《四书声韵编》、《无牙诗解》、《诗韵撮要》、《水灾传》、《佐酒谐谈》等十几部。其中之佳句,在《红楼梦》的诗词里隐约显现。古时虽有文人相轻之说,但亦有以文会友之佳话。马益著建有写作聚友的梅溪馆,该村举人马遵烈也曾拥有莲亭宅书房。马益著和曹雪芹同生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据说,两人过往甚密,颇有交情。曹雪芹在临朐、青州、昌邑活动,受马益著邀请,曾来胡梅涧小住,两人饮酒叙谈,情投意合。曹雪芹也曾在马益著的陪同下,前往之门岭拜谒马愉状元墓。如传说属实,胡梅涧村走进《红楼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