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推进文艺创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草根儿冯中叶和他的《青州微笑话》
我市春节文化活动年味浓郁
“非遗”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2016年0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专访潍坊第33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设计师梁文道
  梁文道设计的龙头蜈蚣风筝卡通形象,如今已被广泛运用。



□本报记者 薛静 
  近日,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灵猴恋海”正式发布。与往届相比,本次发布的吉祥物仍然延续了以当年生肖为蓝本的惯例,同时揉合了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移师滨海举办的新特色,给人以生动活泼、充满灵气的观感。
  每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吉祥物都会跟随着五彩缤纷的风筝一道,飘扬在潍坊的上空。它们也出现在了设计师梁文道的工作室中。1987年,因缘际会,梁文道参与了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门票设计工作,自此之后,连续三十年,他几乎成为潍坊国际风筝会VI(视觉识别系统)的“御用”设计师,包括吉祥物、门票、展旗、邀请函等近百项风筝会相关用品都出自梁文道之手。
  而坐在梁文道面前,听他讲述自己的设计之路时,却很难相信,为他带来国际国内无数业内大奖的设计职业,居然只是“副业”。

谈设计
好作品应雅俗共赏
  风筝会之外,梁文道还设计了大量作品,范畴涉及各个行业。鲜为人知的是,目前被大量使用的“龙头蜈蚣风筝”卡通形象,也是出自梁文道的笔下。
  在这些呈现给大众的作品中,不管是纯商业化的,还是公益性的,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手法的结合。2001年,梁文道为“山东大学百年校庆”设计了礼品“学府酒”,礼品造型灵感来源于书本,瓶身印刻古文字,色彩稳重端庄,瓶盖更是独具匠心设计成了现代“博士帽”的样子,整体古朴却不呆板,与山东大学百年厚重历史相辅相成,令人印象深刻。也正是因为这份巧夺天工的心思,2005年,梁文道收获了世界包装设计界顶级荣誉之一的“世界之星设计大奖”。 
  “一件设计作品,有个性和风格并不难,但要做到群众喜欢、专家认可却并不容易,所谓优秀的艺术品,应该是能雅俗共赏的。”梁文道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传统中寻找答案。“潍坊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元素,如风筝、年画、红木嵌银、青铜制品、布艺工艺等,但不要把这些简单地理解成一个符号,不是说把这些元素堆砌起来就是传统。我们要做的,是提炼这些传统的核心,像年画的色彩、嵌银的线条、布艺的造型,然后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用最少的笔墨充分表达内涵。”
  传承、探索、创新,简单的六个字是梁文道对“如何设计出好作品”的回答。

谈“吉祥物”
从时尚的角度看传统
  十二生肖更替交迭,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肖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动物形象,更是一个印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风筝,则是潍坊本土文化重要的代表元素之一。”因此,在接触风筝会吉祥物设计工作之初,梁文道就萌生了将这两种传统文化符号融合到一起的想法。
  1989年,梁文道以生肖“蛇”为基础设计了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吉祥物,从此以后,每一年的风筝会吉祥物都以当年生肖为主题形象。历时近30年,梁文道以风筝会吉祥物为蓝本,多视角记录了潍坊工艺传统、人文素养、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变迁,并散发出现代平面艺术的悠远文化气息。
  生肖十二年一轮换,这也意味着,风筝会吉祥物的生肖元素要反复使用。如何将十二年前的“猴”与今年的“猴”区分开来,是梁文道设计工作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其实解决起来就是四个字,与时俱进。”梁文道说,每一年风筝会主题都会有所变化,吉祥物的设计首先要与当年风筝会主题相契合。其次,由于风筝会是国际性盛会,因此吉祥物也要紧跟当年的国际特色,让国际友人充分感受潍坊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不至于脱离大众审美。
  “吉祥物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从时尚的角度看传统。”梁文道说。
  最新发布的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吉祥物,名为“灵猴恋海”。以生肖“猴”为设计主体,拟人化的小猴姿态优美,用笔简练,传达了猴之灵气和时代气息。由于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移师滨海举办,因此在设计上,梁文道着重突出了以浪花和海蓝色为代表的大海元素,为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增添了海之韵,展示了“向北、向海、向未来”的自信和豪情。
谈感悟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从接触设计行业至今,花甲之年的梁文道已经走过了逾40年的道路。但让人意外的是,无数获奖作品,居然都是出自他的业余时间。也就是说,设计在梁文道的职业生涯中,只是一项“副业”。
  “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单位做行政管理,日常工作很繁琐也很忙碌。做设计都是利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我五十岁之前都没午休过,都用来做设计了。”对梁文道而言,设计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他自己笑称“生命不止,设计不休。”
  但在同时,也有很多人好奇:设计师以创意立足,创作过程极其耗费精力,因此也经常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业。按梁文道的年纪,应该早就过了设计的巅峰时期,现在创作作品会不会灵感枯竭?
  可是在实际中,梁文道不仅没有这份困扰,反而创作热情更加旺盛,他最近正在为潍坊港集团设计VI(视觉识别系统),工作基本接近尾声。“要保持创作长青,作为设计师,必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可见的每处寻找感觉,积累素材。”梁文道的设计观念里,懂得感恩,才能在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中得到灵感,在一茶一食一物一事中获取感悟。面对设计委托,梁文道向来都是亲历其地,切身去体会,他认为设计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
  “我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件。”梁文道说,自己的设计之路还很长,未来仍然有无限可能。而他愿意,为即将到来的任何可能付出所有努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