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传亮 俗话说,戏如人生。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应用,微剧也应运而生了,青州草根儿冯中叶带领着《青州微笑话》用一种寓教于乐、幽默诙谐的微视频方式通过网络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哈哈一笑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前不久,2015感动山东网络人物评选出炉,《青州微笑话》上榜。 《青州微笑话》剧组于2014年10月成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州本土“草根儿剧组”。参与剧组创作的100余人全部是工作生活在青州的本地人,他们在自己工作完成后积极参与到微笑话的录制以及剧组的公益活动中去,在网络上传播文化正能量,使青州文化利用网络传媒的力量更广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 当初为什么想要成立这样一个“草根儿剧组”呢?冯中叶介绍说,当时他也是跟朋友聊天时受到启发,由于社交平台上“微文化”开始流行,他想何不尝试结合青州当地的文化和方言,顺应时代发展,以一种轻松欢乐的方式去传播文化,宣传青州本土文化,参与爱心事业,传播社会正能量。一个说简单又不简单的想法就这样在冯中叶的心里生了根。 想法总是简单而又美好的,成立剧组需要十分专业的团队,而当时的冯中叶不懂摄像、后期制作,不懂网络传媒的知识,也没有创立剧组需要的设备、人员,剧组的成立一度陷入了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几位婚庆摄像老师,冯中叶就想,婚庆工作中为新人录制视频、剪辑片子是他们的专业,有了他们的帮助,自己的剧组或许就可以成立。于是,冯中叶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们十分支持冯中叶的想法,并且以低廉的费用与他合作。他认真学习片场制作,拍摄知识以及网络传媒知识,就这样《青州微笑话》剧组在七拼八凑中成立了。 坚持才会赢得掌声,草根儿创办剧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费的问题着实困扰着这么一个有雄心、善心的人。剧组成立后,剧组演员都无偿为剧组工作,一些道具等的费用也着实让人头疼,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因为《青州微笑话》的播出频率是每周一集从未间断过,剧组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导自演,没有任何酬劳,甚至还要自掏腰包。冯中叶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搜集、创作和道具准备当中。没有经济来源的就到处拉赞助,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赞助费用没到位,后期制作都不给片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没有保障,日子一长老婆吵、朋友劝……但是,他也在想,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从前期的找演员、公益演戏、演出到后来找商家赞助,冯中叶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步步扩大,拍出来的微笑话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网络上占有了自己的独特位置,草根儿的形象逐渐走进人心,《青州微笑话》迅速走红,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目前,《青州微笑话》已经拍摄上传了67集,点击量达到了千万次,在腾讯、优酷等都能看到。冯中叶随着《青州微笑话》的走红,人气渐长。他自己也参与到了更多的公益事业中,为家庭困难、患病的孩子们筹集善款,为青州市王坟镇赵家峪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的14岁初二女孩冯小梅募捐近7000元;“圆梦腾飞 龙城助学”公益活动,以春雨义工名义从3万元的助学款加到38.4万元等,此外参与的公益保护环境、尊老活动、公益志愿等活动也不计其数。他带领剧组人员用自己的力量传播爱、释放爱,将戏里的一系列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演绎,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人。 《青州微笑话》得到了成千上万名草根儿们的支持,先后拍摄了一系列精彩的短剧:《你的言行是青州最美风景》、《交警篇》、《恶搞篇》、《亲情篇》等等,大到文明交通疏通、公益事业演出、筹集善款,小到为乡下穷苦老人打扫卫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冯中叶秉承“从百姓中来、演百姓事、为百姓送精神食粮”的理念,让老百姓在笑声中有所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