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49.7%
坚守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与定力
我市着力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
外交部:奉劝美方趁早停止损人不利己的行径
“工商旅游分局”将在全国推广
俄将在叙利亚试验新型战机
叙政府指责恐怖组织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和谈
图片
2016年0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与定力



  国际舆论近日关于中国经济的多空之争热度再升。客观而言,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但国际上理性观察者对中国经济的态度是:着眼长远,信心不变。
  信心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实力。
  短期看,中国经济具有抵御金融风险的足够能力。
  无论经济硬实力,还是治理软实力,中国经济的体格都足够健壮。体量上,中国经济是全球两个十万亿美元规模大型经济体之一,虽然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至6.9%,但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领跑者。由于基数庞大,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量贡献继续居于首位。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出口海外的基建项目表明,中国有发展建设的出色硬实力。
  此外,近年来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2015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国际资本依然看好中国发展,2015年中国仍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长期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巨大潜力世所公认。
  换个角度,一些人眼中的“悲观”因素恰好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比如,中国化解地区不平衡问题其实就是一种潜力。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对不平衡当中所蕴含发展潜力的释放。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是增长潜力所在。近年来服务业的增长就是最好说明,去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50%。
  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三分之二,但消费对整个经济的驱动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增长空间依然存在。
  看中国经济的治理能力进步,要用发展眼光。
  随着改革继续深化,中国的改革红利依然源源不断。简政放权、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提振经济的效果将逐步显现。俄罗斯经济学家亚历山大·罗谢夫说,最主要的是,中国找到了新的国家发展思路。
  看待中国经济,需要有信心也需要定力。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言,中国经济正在“进化”,试图完成一个大转变。她认为,中国通往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的转变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人们应该对此习以为常”。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