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鹿井古村一角 |
|

|
|
◎陈桂香
阳光灿烂的一天,我们一行游览了庙子黄鹿井古村。 村口,一株欹倾的古槐迎接着我们,一揖到地的样子掩着青灰的台阶。一条碎石垒砌的坡道引领向前,石板叠起的墙体,这模样好熟悉!小时候,我们可不就是每天沿着这样的街道上学放学的!放学路上,我们抡着书包疯跑,迎着夕阳的余晖追逐嬉闹,谈论着功课和各种天大的烦恼。下雨了,穿着塑料凉鞋,或赤脚提着妈妈手工做的绣花布鞋,趟过水洼。把塑料袋子折成斗篷的样子披在身上,或者折一支大荷叶扣在头上——那就是我们的雨衣和雨伞了,边走边神气地对唱着: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黄鹿的古井在一个转过石桥下坡的短巷子尽头。桥下的石壁上,一蓬蓬的迎春瀑布一般下垂着,这就是最早为山村报告春消息的使者了。水瘦山寒的山村,天地间一片萧瑟的枯黄,春寒料峭残雪未消,她们就悄悄地隆起了尖尖的红嘴儿,张开了艳黄的小花朵,弓腰缩背揣着手瑟缩在老棉袄里的我们,眼睛就亮了起来,跟着大人念着九九加一九的谚语,热切地看着树梢、山头,唯恐错过了春姑娘来临的每一丝气息,唯恐她又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吹一阵风过来,就把山窝里的树头子一下子都变绿了。很快,杨柳树泛青的嫩枝条就变成了呜呜哇哇的哨子响遍了村头巷尾,最热闹的,当然就是水井边了!那井口周边也布满了绳子拉上拽下留下的凹槽。记得小时候,每次当我好奇地上前去看柔软的麻绳如何在青石的井口留下痕迹的时候,母亲总是告诫我说:“小孩子不能到井口近前去!水井里有冤死的鬼!”可是,我每次偷看到井里的都是一个圆圆亮亮的小镜面,谁知道那个凶神恶煞躲在什么地方呢?哪一刻会冒出来抓小孩呢?是不是这里小孩也不怕这样毛骨悚然的故事,所以才干脆为井口围上了高高的木栅栏呢?我就是在水楼子(水井边的栅栏)上贴的各种公告上学会了写“毛主席万岁”的呢。 古老的大槐树,石头的老巷,石碾石磨,破败的茅草屋,我穿过一街又一巷,只觉得: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啊,原来,你一直在这里等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