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凤
日前,一面温馨的“爱心墙”出现在了奎文区北苑街道则尔庄社区。在这面墙上,人们可以把家中闲置的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放到这里,让有需要的人随意选取。把原本冰冷的墙壁,变为分享爱心的桥梁,这既充满创意,又温暖人心,值得称道。 做好事从来不嫌小。“爱心墙”虽然简单,但一出现便因其接地气的独特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方面,它既能为闲置衣物等找到一个帮助他人的美好归宿,也能实现资源的物尽其用,为“绿色”发展加一把力。另一方面,它既为普通市民帮助他人、践行崇德向善的理念,提供了一条自由便捷可行的新渠道,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呵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爱心墙”,墙只是形式、是载体,爱心传递才是其内涵。其实,在我们周围,从来不缺爱心。每逢高考,一些私家车、和谐车队、爱心车队自发报名组成“高考爱心车”,免费为学子保驾护航;周末或节假日,在博物馆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可以说,从扶危济困到环保卫生,从潍坊好人到志愿者,崇德向善奉献已渗透到方方面面,成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一面面旗帜。 城市的繁荣发展,需要共建共享,需要更多的爱心。与时俱进创新形式,丰富爱心传递的内容,让“爱心墙”这种接地气,又得到广泛认同的爱心传递方式,站得稳、立得牢、行得远,就能把举手之劳的“微爱心”汇聚成无穷的正能量,就能让爱心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温暖脚下的每寸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