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蓝地绿水净 生态美丽家园 |
——我市“两河”开发重点项目工作推进综述 |
|
□本报记者 吴晓强 潍河、弥河“两河”是潍坊的母亲河,过去是、未来更是潍坊发展的“命根子”。从潍坊地图上看,潍河、弥河,一东一西,宛如两条熠熠生辉的玉带将潍坊大地拥入怀抱。微风过处,碧波荡漾,平静的水面荡起涟漪。 开发“两河”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大战略”之一。2016年是“两河”开发最为关键的一年,市委、市政府立足潍坊资源禀赋条件,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各级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扎实工作,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展开。 迎来发展新机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基于此,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战略,从全域范围内优化统筹发展的战略布局。自此,“两河”开发正式纳入潍坊发展改革大盘,一场旨在加强全域保护,科学开发建设,努力把潍河、弥河“两河”打造成生态带、经济隆起带、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画卷在潍坊大地跃然展开。 规划先行,我市按照“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深化战略研究,科学编制各项规划。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潍河、弥河流域综合开发,优化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启动了“两河”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产业体系布局、防洪安全、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生态系统培育等6个专项规划,以及潍河市区段区域保护开发利用控制规划。总体规划统筹和涵盖各类规划,合理确定开发总量、推进机制、建设时序、标准条件和投资保障,充分体现各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和发展愿景。 秉承循规而进 “无规矩不成方圆”。围绕“两河”开发,我市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推进机制。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开发“两河”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市领导小组下设了水利工程、道路交通、城镇、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六大指挥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领导体制。六大指挥部责任单位,立足职能,各负其责,扎实推进相关领域工作。 领导小组其他各成员单位,都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着眼实现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两河”开发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把全流域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改进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三产融合原则,适应流域内自然禀赋条件,重点发展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全面转型、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等,创新投融资方式,完善推进机制,积极吸引、集聚、利用优质资源,充分释放开发活力。 打造永续工程 漫步弥河两岸,白杨茂盛笔直,河水清澈透明,煦风暖阳里,人们或悠闲散步,或水边垂钓,尽情享受着弥河之畔鸟语花香、云淡风清的生态之美。 按照“全域统筹、生态优先、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原则,我市全面实施山丘生态涵养区、湿地生态带、循环经济带、绿色城镇带“一区三带”行动,统筹潍河、弥河流域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资源要素配置,有序推进水生态培育、交通网络构建、造林绿化、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承载功能,打造支撑潍坊永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育护并举,推进山丘生态涵养区建设。我市把南部山区整体纳入“两河”开发范畴,大力实施“封、育、管、改”政策措施,加快山区人口转移,腾出生态发展空间,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增强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功能,使南部山区成为全市水源涵养、大气平衡的生态涵养地。 围绕湿地生态带建设,我市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人工湿地净化水质工程、湿地保护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森林公园、围城林带、沿河绿廊、绿色通道建设,加大滨海地区湿地建设力度,增强河流地汇水、渗水、净水、输水功能和生态承载功能。到2020年,两河上游森林覆盖率超过40%、中下游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3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5%。 围绕构建循环经济带,我市逐步淘汰环境污染型、技术落后型、圈占土地型产业产能,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有机农业和休闲旅游、绿色建筑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绿色消费,形成覆盖全流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坚持把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流域内示范镇和特色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沿岸首批64个示范社区,促进城乡体系和生态网络相互融合,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家居河畔、城在林中”,现代城市与田园相互交融的绿色城镇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