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薛静 在临朐沂山山麓下的前唐家河村中心村的一处屋前,市委台办驻前唐家河中心村第一书记段文忠正在菜地里锄草,在他身后,累累果实之间隐约可见一座蟹壳青色的黑瓦房屋,在周边一众红瓦石砖墙的房子中格外显眼。 这便是村里正在开展的“山村民宿”项目所用的房屋。这座看起来十分“小清新”的房子颜色鲜亮,空调、太阳能等设施也一应俱全,更难得的是,房屋做了专门的下水通道,在屋内设置了洗手间和洗澡间,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观念。 而这座昔日“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的村庄,也正借助“山村民宿游”的模式,慢慢褪去贫穷的外衣,走出一条具有“前唐家河村特色”的致富路。 真金白银做基建 2015年3月,段文忠来到前唐家河村。“来之前了解到前唐家河村地处沂山风景区,我们设想了很多条脱贫道路,结果来了一看,都不切合实际。这里是水源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土地很贫瘠,做种植业也受限制。”最重要的是,段文忠发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甚至连路灯都没有。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让村民树立信心,工作组积极联系社会有识之士和爱心企业,先后筹集到资金50余万元,为村里安装了96盏路灯,修复了桥梁,治理了河道,并修建了5座水坝,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出行,还解决了河水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让村民多年来头一次实现了作物的旱涝保收。 基建做起来了,工作组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最后确立了“建设山村民宿、发展周末旅游”的精准扶贫思路。“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前唐家河村和台湾的一些乡村条件很相似,而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的有声有色,甚至成为台湾旅游的一张名片。经过多次讨论,我们决定借鉴台湾的民宿旅游模式,打造具有前唐家河村特色的山村民宿游。”段文忠说。 从无到有建民宿 在结束两天愉快的山村生活后,周日下午,小李和家人启程回潍坊。“在这里很放松,钓钓鱼,爬爬山,屋前屋后都是果树,随便采摘,村里很安静,空气也新鲜,吃的都是村民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鸡鸭,柴火炉子一炖,那滋味简直没法说。”去年秋天,小李跟着朋友第一次来这里,一来就喜欢上了。住宿条件很合他的心意,干净舒适,而且很卫生。 送走前一批客人之后,民宿负责人西全友开始打扫房间。在工作组确定走“乡村民宿游”的路子之后,他果断拿出自己的房子,将其改造成两室一厅两卫的格局,并注册了“仙人台”品牌,经营丹参茶、笨鸡蛋、花生油等产品。现在,来旅游的客人临走前,都会大包小包的带走一些产品。 “这里最大的资源就是环境,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司空见惯的资源变成摇钱树。”段文忠说,西全友为全村做了个示范,用事实说话比讲一百遍道理都管用。如今,村民李庆祥也加入到了经营民宿的队伍中。 “生意还可以,现在来的客人都要打电话预定。”西全友说,虽然目前民宿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很看好民宿的前景,以前村里几乎没人来,现在每个周末都有游客前来,来了就会消费,消费就会带动经济。以前村民种的菜、树上结的果吃不了就扔了或烂在地里,现在游客来了,有了销路,双方都高兴。 走出一条致富路 扶贫工作,成效绝非一朝一夕。虽然建起了民宿,也引来了客源,但这与工作组的设想还相距甚远。“台湾民宿都是精品,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做的非常精致,各有各的特点,主题非常鲜明。而我们还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要提升的空间很大。”段文忠说,目前村里正在积极对接圆友公司,将台湾的经典民宿移植到此。 另外,前唐家河村的各种农业资源规模小,而且分散,难以给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感。为此,工作组多次组织村民到寿光、坊子、昌乐、淄博、临沂等地,学习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和合作社管理等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村民思想观念。据了解,村里正在筹建12.67公顷的采摘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市台办也在主动帮助村民完善创业项目,推荐他们参加潍坊市举办的创业比赛,并引入创投资金帮助山村民宿发展,让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景更加清晰明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