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互联网+”带来哪些新职业
互联网+需求 催生就业新群体
互联网+流量 公众号“网红”纷纷登场
互联网+分享 用知识和经验创造财富
让新兴职业成为拉动就业的源头活水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透视大国就业“家底”
2016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7月11日,在石家庄互联时空众创空间,客户体验青年创业团队研发的互联网软件。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建成50余家众创空间,免费为创业团队和公司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帮扶等服务,帮助创客们尽快实现创业的梦想。



  就业,民生之本、发展之源。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双创”战略给就业格局变化带来什么新动能?大学生和农民工这两个重点群体,就业门路又流向何方?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多地采访,为您描绘中国就业版图上的这场新变局。

二三线受青睐 “北上广”趋平稳
  据国内最大的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网对上半年就业市场分析,一线城市仍保持较高的用人需求,二线城市则增长迅速,武汉、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和西安的同比增加了36.8%。
  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也可以略窥一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人才需求最旺,同时中小城市的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校长荣兰祥认为,中国经济全面转型推动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升级,技能人才是驱动这一进程的最大动力,比如该校的数控和电焊专业需求就在不断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显示,2011年至2015年,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比例在下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比例明显上升。这意味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就业人口格局正在发生区域性变化。

蓝领艰难“蜕变” 新经济领风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去产能逐步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煤炭、钢铁领域用工需求减少幅度较大。据人社部估算,这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约180万名职工。
  转型中,希望与困难并存:一方面,能源重化工企业等传统行业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维持大规模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幅增长。
  不久前人社部公布一批技工院校新增专业和专业方向。在36个新增专业中,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二产专业依然占比很高,达到6成。同时,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三产专业呈快速发展新势头。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趋势的实质是就业从“劳力”向“智力”的转变。过去30多年,中国发展很大程度靠“人口红利”,如今要从更多依靠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才资源。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指出,提升就业质量,根本在于发展,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中高端岗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工,也就是“高级蓝领”。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同时加强和完善职业培训。

“候鸟”变“钟摆” 离土不离乡
  据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介绍,从背井离乡的“候鸟”式迁徙,变成家门口上下班的“钟摆”运动,正成为河南回流农民工再就业的一景。连续几年,省内就业超过省外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渐趋常态化。他认为这一趋势还会持续。
  据农业部测算,近5年返乡创业人数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
  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出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降低企业登记注册门槛、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以及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资金支持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认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历了城市和市场的洗礼,积累了一定资本、技术、人脉等资源,这正是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动力源。

机关离职增多 “双创”渐成风气
  32岁的小张曾是江苏的一名基层机关公务员。在陆续看到身边同事、同学从机关离开后,她也刚刚辞职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她对记者解释了原因: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看不到什么职业前景。虽然薪酬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她很看好现在这份工作,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尽管一些部门和专家对公务员队伍是否出现“离职潮”的认识不一,但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从2008年到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则开始少量减少。
  据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健介绍,2014年以来全省行政机关公务员辞职比例有一定提高。辞职公务员去向主要有三类:到民营企业、国企、创业或自由职业;进入其它机关事业单位;读研和出国深造。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平均1人创业就能带动8.4人就业。而且这些创业者对未来总体保持乐观态度,表示即使失败还会再次创业。
  如今,“就业”和“创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双创”新引擎正在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带来新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