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祥风 有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挂一张云帆,能够笑傲海洋。 胶莱河入海口向西53公里海岸线以南、荣乌高速公路以北的区域里,有430万亩的浅海,有国家一级渔港,原盐、溴素年产量分别占到全国六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近年来,按照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建设总体规划,昌邑市提出“转身向海”、实施“滨海昌邑”的战略决策,将荣乌高速以北整体规划为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了下营镇区,下营港及下营、柳疃、龙池三个工业园区的“一城一港三园区”大开发、大建设框架,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蓝色空间,大有作为。昌邑市高挂“蓝海”云帆,点燃了下营“笑傲海洋”的“蓝色引擎”,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驱动着这艘发展的“航母”不断提速,驶向更宽广、更深邃的“蓝海”。 优势主导产业迈向中高端 天赐禀赋,以盐及盐化工、石油天然气低碳产业、新型医药化工产业为主导的海洋化工产业成为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在山东成泰化工有限公司新上的异戊烯醇项目现场,总工程师刘明久告诉记者:“项目预计7月底投产,我们更注重以多品种、精细化学为方向,尽全力向下游发展。异戊烯醇项目标志着我们向‘高精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以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充为支点,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加快滨海开发中,如何立足既有优势,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滨海特色产业体系,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下营镇党委书记马守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延伸产业链条过程中,开发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滨海化工新材料孵化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了成熟科技成果项目库和重点项目会商推进机制,着力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核心关键技术,助力企业抢占价值链高端。在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延伸内部产业链条的同时,开发区同步实施了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了一批能够完善产业链、提升发展层次的大项目好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 “我们还把处理僵尸企业纳入了产业转型中。”据开发区招商和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满珍妮介绍,对僵尸企业,他们没有采取一关了之的做法,而是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契机,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形式进行清理改造,为其注入科技活水,在关联产业中寻找落脚点、生长点、增长点。目前,奥通药业、廒鑫化工、晨旺化工、德翔医药等十几家企业已完成并购重组。 科技兴海,内育外引,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正在逐步实现产品往下游发展、链条往高端延伸。 ——盐及盐化工产业,依托海天生物等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逐步形成盐化工、溴素及深加工、苦卤化工、精细化工等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 ——石油天然气低碳产业,依托成泰化工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发生产成品油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以乙烯、芳烃、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硝基甲烷等配套延伸产品加工为标志的产业链,不断推进石油化工、天然气深加工产业链条式组合、集群化发展。 ——新型医药化工产业,构建药物生产、研发试验基地,产品结构逐步从医药中间体化工产品向医药原料药与生物医药等终端产品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崛起 行进在昌邑北部沿海的“风车阵”,座座耸立海边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正高举着四五十米长的“臂膀”,迎风转动。其中,有一座写着“瑞其能”三个字的风车格外引人注目,这座风车就是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该机组现拥有9项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创两项世界记录。 潍坊滨海天恩渔光互补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施工车辆穿梭不停,安装工人有序运作,这个巨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与常规的光伏发电项目不同,工程巧妙依托沿海自然风貌,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了土地资源节约化利用。项目工程师王玉明介绍说,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节约标准煤5万吨。 当前,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成为昌邑北部浅海滩涂上的一大靓丽风景。这里已建成风电场3个,地面光伏发电在建项目1个,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科学处理好“舍”与“得”关系,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上突出绿色发展,排兵布阵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促其发展壮大,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 在下营工业园区内,节能环保产业也实现了迅猛发展。一个远期产值超过20亿元的城市静脉产业园正在加速形成。 “咱们这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是与部队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现在已经申请了十几项专利。餐厨垃圾‘吃’进去,‘吐’出来的是有机肥,基本没有其他杂质。大规模投产后,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地沟油问题。”嘉利城市矿产项目负责人吴照杰向记者介绍,嘉利城市矿产项目总投资18亿元,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汽车拆解等生产线,建成后预计一期可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与嘉利城市矿产项目类似,由青岛鼎海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兴建的鼎海工贸再生资源利用项目,主要从事汽车、电器拆解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 此外,依托中石油西气东输工程,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天然气深加工基地,实现低碳、清洁、节能、循环式发展。目前,天然气产业已经集中了国内以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为主的山东金典化工、湖北兴发集团等企业,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实现对天然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长袖当空舞,“蓝海”更精彩。生态、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时时处处,这里都彰显出独有的发展魅力。 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走进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一条条崭新的道路、一排排栽植整齐的绿化树穿插中心,新修建的自来水厂、蒸汽站、天然气站、变电站等环布周围,伸展出来的管道、线路直通企业厂房,为项目落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空间是产业发展的依托。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间资本等,昌邑市对这里给予基础配套重点支持,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2亿元,配套面积达到57.2平方公里,已达到“七通一平”,总体配套基本完成。 为拉大发展框架,昌邑市实施了总投资46.6亿元的“一港、一坝、一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昌邑市将抓好港口这一突破滨海的关键支撑,加快下营港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建设蒲东沿海防潮堤,全力推进港口二期工程。 据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下营镇镇长孙效治介绍,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下营港将打造成专业化的油气港、北煤南运的集散地、盐及盐化工中转基地。港口建成后,除了能够提升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国内20多个港口的通航水平外,还将实现与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的通航。目前,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内万吨级的下营港口建设全面启动。港口一期工程从东防波堤起步建设5000吨级泊位码头,设计年吞吐量800万吨。今年,将完成万吨级航道、防波挡沙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与港口规模相配套的临港物流园区,使之成为昌邑沿海及周边腹地重要的海洋运输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目前,作为下营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蒲东沿海防潮堤圈坝合拢工程即将完成。此举为昌邑下营港建设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时,实现了向海要地三万亩,为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争取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今年以来,下营镇区的发展和建设步伐全面提速,通过推进行政居住、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娱乐设施的建设,通过拆迁、新建等系统的再造工程,建设一座环境优美、商业兴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宜居滨海新城,为区域发展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和全方位保障。 科技兴海,高挂云帆。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健步迈向产业支撑能力强、综合性配套设施完善、港口拉动能力强的现代化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