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晓杰 日前,记者在青州市益都街道小营村采访时看到,村民贾增福家的屋顶上,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朝南倾斜放置,正在将采集到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近年来,青州市高度注重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等。 “去年8月份投资十二万元安装了这套光伏发电设备,并办好了并网售电的相关手续,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接入国网公司配电网,发的电全部卖给国家电网。”贾增福告诉记者。至于收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发两千多度电,卖给电业局,大约一度电是接近0.38元左右,咱是全额上网的,国家补贴还有0.6元,加起来是0.98元,1年的话挣2万多元钱,大约5年就能收回成本。” 看到贾增福家屋顶上“生金”的设备,不少村民前来考察取经,现已有十多户村民闲置的屋顶被利用起来,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不仅是小营村,据了解,目前青州市已经有36户居民通过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每个月上网电量3.56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21.68万千瓦时,他们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巧赚“外快”,开辟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说起沼气,在谭坊镇,那就不得不提孙庆国。近日,记者来到他位于大兴刘村的家中,一进院落,5000立方米的沼气池、6米高的大棚、大面积的菜园赫然入目。指着大棚外堆积的沼渣和院内运送沼液的闷罐车,孙庆国告诉记者:“现在,沼渣给黄楼养花户送着,沼液给高柳种树苗的公司送着。养花的到了秋后倒盆时就往花盆里放上很多沼渣作为肥料,花长得旺,长得快,叶面光洁度好,根系发达,抗性增加,不易上病,所以花农都愿意用。”孙庆国的话语中无不透漏着自信与骄傲。敢于探索的孙庆国建造了四个鱼池,购进了9000尾鱼苗,没想到效果相当好,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便增长了一倍多。在孙庆国的农家院里,沼气的用途确实广泛,不仅用于做饭,发电,还应用于冷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