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动物标本制作:凝固时光的非遗传承
《跟着黄河走》出版发行
《世道》新书首发
临朐桑皮纸的前世今生
2016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桑皮纸的前世今生
  桑皮纸成品
  采皮
  泡皮
  沤皮
  选皮
  卡对子
  切皮
  撞瓤子
  捞纸
  压纸
  揭纸
  晒纸



  □本报记者 尹莉莉文/图 
  好的书画作品必须是创作在优质的书画纸上,方可实现传世夙愿。收藏书画作品,不仅要看书画创作水准,更要记得甄别作品纸张的成色。因为,再美妙的画,创作在沙土中,也只能是过眼烟云,随风而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潍坊,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书画市场被誉为“中国画都”,成为继“世界风筝都”之后潍坊的又一个代名词,书画墨香伴彩鸢飞舞,可谓彩凤双翼,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桑皮纸恰恰又与此有着血肉联系,互相成就,穿越千古风尘,一步步走向未来。
灵气所钟 匠心传承
  在临朐县冶源镇冶北村,一道引自老龙湾的清泉,不只流出了山青水秀,还流传着一张纸的前生今世的故事。“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所”就坐落在竹林泉水边。我们见到了临朐桑皮纸传承人连恩平。
  传习所室内,一摞摞做好的桑皮纸摆放有序。手工制作的桑皮纸带着一种天然的原白色,可以看见明显的纤维结构,横丝直丝纵横交错,细密得当,摸起来柔软又不失韧性。传习所室外,是如桃花源般的所在,竹林掩映泉水幽幽,村民绕泉而居,竹林隐村舍,家家临清流。
  今年47岁的连恩平就是冶北村人,具有典型的山东汉子的直率和豪爽。其祖上是“连史纸”创始人,连史纸是一种供毛笔书写的白色手工纸。相传远在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南方有连氏兄弟二人,排行老三、老四,精工于捞纸。老四的造纸技艺更为高超,因其捞制产品质优,远近驰名,被誉为“连家老四纸”,简称“连四纸”。后来传到外地,被误称为“连史纸”。因“连史”一名较“连四”更雅,于是便流传开来。
  连恩平十二世祖连恒世自清代迁入山东临朐,定居于号称“江北第一竹林”的老龙湾畔、龙泉河上游。起初曾用其当地竹子作为原料捞过纸,但因原料短缺,后改用当地盛产的桑皮作原料生产。捞纸工艺多由祖辈口述下辈,代代相传。
  传至连恩平时,因其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录,其工艺面临失传。但他对祖上的传承技艺和临朐桑皮纸的捞制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十七八岁的连恩平先后两次去南方学习,回临朐后又拜访当地捞制桑皮纸的多名艺人,并向纸坊村捞纸老艺人虚心请教,潜心研究临朐古桑皮纸技艺,在不改变桑皮纸手感绵软、纤维细长、耐损耐磨、吸水性好、防虫蛀、易保存、着色而不褪色、具有独特墨韵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传承技艺,在保留和规范临朐桑皮纸十二道工艺、七十二道程序的情况下,经多次试制,精心制作,捞制出用于中国绘画和书法创作的手工桑皮纸(当时曾称为原书纸),给古临朐桑皮纸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让一张濒临失传的纸张重新吐露出生命的芬芳。
千年寿纸穿越千古
  临朐皮纸与历史上著名的“左伯纸”有着深厚的渊源。临朐桑皮纸又称山东老纸、左伯纸。汉灵帝时期,出现一位书法家兼造纸家左伯(公元165—226年),曾经制造出当时认为最好的“左伯纸”。
  后人提到纸的起源史时往往将左伯与蔡伦并列,如唐李峤《纸》诗句:“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清乾隆帝《纸》诗句:“不知有汉蔡伦合,漫数唯莱左伯嘉。”
  东汉时造纸原料就地取材,临朐桑蚕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临朐属齐)已成为桑蚕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汉代“皎洁如霜雪”的“齐纨”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地。“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从杜甫诗句可以窥见唐代临朐一带桑蚕生产的盛况。宋、元、明代,桑蚕生产仍是临朐人民的主要副业,明嘉靖《临朐县志》载:“耕农务蚕,织作绸绢”。临朐与昌邑、青州等地成为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重镇。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桑蚕为原料的冶源缫丝厂仍红极大江南北,所产桑蚕丝远销海内外。
  临朐兴盛的桑蚕业为生产皮纸提供了丰富的桑皮资源。它以鲁桑或湖桑32号的嫩皮掺入少量麻料及老龙湾地表泉水为原料制成,临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地表矿泉水是左伯纸制作不可或缺的条件,自古就有俗话说:“好水好皮,捞纸不愁”,充分证实了临朐独有的老龙湾泉水对捞制优质左伯纸的重要性。
  潍坊是世界风筝都,风筝一千多年的制作历史中就有左伯皮纸的功劳。左伯纸因其柔韧性大,见水不破,不易损坏成为糊制纸鸢的材料,左伯纸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用左伯纸制作的古籍善本、地契文书至今广有流传。
  我国自汉代以来的“左伯纸系”的重要分枝—临朐左伯纸(桑皮纸)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临朐桑皮纸传承人连恩平的苦心坚守下,在北方手工制纸技艺中独树一帜。
  近几年来,书香流韵的临朐荣膺“中国书画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这种双料荣誉在全国县级市县很罕见,是否与临朐桑皮纸有着因果关系,不得而知。潍坊也随着“中国画都”的名片在全国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日益增强。临朐左伯纸(桑皮纸)凝聚千年的墨韵特性和品质,已越来越受到众多书画家的关注和喜爱,“皮”与“毛”的关系越加紧密,流传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承载先人的作品和思想趟过千年的历史长河,在新的文化环境下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寿、繁、韧、古” 的灵魂光泽
  临朐桑皮纸技艺师承东汉末年左伯纸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使它具有四大特性:“寿、繁、韧、古”,这几个字也正暗暗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特性,也是桑皮纸有着光泽的灵魂所在。
  桑皮纸的四大特性之一首先是“寿”:桑皮纤维独有的特性,使纸保存时间长久,真正的“寿纸千年”、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唐朝宰相韩滉(723-787年)作的《五牛图》就用100%桑皮纸创作,经历1300多年仍存于世。二是“繁”:临朐桑皮纸制作周期长,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纯手工制作。三是“韧”:纯韧皮及桑皮纤维制作,纸质柔韧,百搓千揉,万折而不损。收藏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图书馆的一张由桑树皮纸制成的1380年发行的中国明朝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就是有力的证明。最后是“古”:桑皮纸具有古朴典雅、苍劲老辣的墨韵特性、厚重的历史语言与沧桑感。
  一张桑皮纸的背后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追求的精神。在传习所,连恩平给我们讲述了一张桑皮纸诞生的过程。在这个远离工业区的静静传习所里,时光似乎都放慢了脚步,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只有工匠们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一道道工序。
  一张毛边纸从桑皮原料到成为纸张,要经历12道大工序、70多道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操作。第一道工序,采皮。第二道工序,泡皮。农户需要将干桑皮捆成捆放入湾水中浸泡半月左右,使其泡透。泡好的桑皮放入盛有熟石灰水的池中浸泡。按50公斤桑树皮15公斤石灰的比例放入石灰。伏天需要三个月以上,秋天要过冬到来年方可。第三道工序,沤皮。桑皮被泡好后,榨干其水分,放入弱碱水中继续浸泡,经过风吹日晒,桑皮自然变白。第四道工序,选皮。把晒好的桑皮重新泡软,把瓤子放入特制化瓤筐内,然后再将其放在水库或湾中,将瓤子摊匀浸泡分解,并冲去杂质。第五道工序,卡对子。用木制长柄锤式工具,二人操作,一人在一端蹬,一人在锤头下不住的翻动化好的瓤子,将瓤子卡成圆饼形,然后再卡叠成窄而长的“皮单”。第六道工序,切皮。将皮单置于切瓤床(切瓤床和平衡木差不多,只是比平衡木宽)上,用切瓤刀(切瓤刀长1米,宽约0.2米,两端有把)将其切成片。第七道工序,撞瓤子。把切好的瓤子装入特制的撞瓤布袋内,并插入一长约1.5米的木棍,棍端按一直经15厘米左右厚3公分中厚边薄的圆木,将布袋口扎住后放在水库中抽动木棍,反复撞击,促使纤维分解。第八道工序,捞纸。根据不同规格的纸张,选用不同规格的竹帘从捞纸池内捞制桑皮纸。第九道工序,压纸。把捞好的湿纸,经过自制的杠杆,压榨除去水分,一般压榨12个小时左右即可。第十道工序,晒纸。把捞出的湿桑皮纸用条帚扫在平整光滑的墙壁上,使其水分迅速蒸发干燥。第十一道工序,揭纸。把晒好的纸揭下检验整理。第十二道工序,理纸。将纸分类包装。从桑枝到桑皮纸,整个造纸工艺流程需要100多天,全部手工操作,纸张的均匀、厚度、份量等要领基本上就靠经验、眼力、熟练度等掌握。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繁盛,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桑皮纸在传统书画创作、修复方面是其它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
  北京故宫大修工程中,桑皮纸被特选为传统古画修复材料,因此桑皮纸制作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临朐左伯纸不但适合写字、画画,古朴大方,具有其它纸品不可比拟的优点,也适合用于家谱、古旧善本、古旧书籍、书画修复,写经用纸,全国各大图书馆等相关部门专门采购此纸修复古代文献,书籍。
一张有着生命的手工纸
  桑皮纸不只留在了远古,记录着历史的风云,承载着古代书画大家的艺术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其身影。
  在连恩平看来,桑皮纸和宣纸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书画纸,“以宣纸的特性来要求皮纸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各有独特的韵墨和物理特性。”连恩平说。虽然临朐左伯纸的生产由于手工制作繁琐,周期长,原材料短缺,人工费上涨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中高档的优良桑皮纸更是稀少。但桑皮纸优良的传世特性,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书画家青睐有加,价格不菲。
  左伯纸因其保存时间长久,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书画家和收藏家瞄准了创作和收藏高仿古书画作品。因此近年来书画行业对皮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临朐左伯纸存放时间越长,其绵软度越好,因此优质皮纸的收藏也蔚然成风。
  桑皮纸在韵墨上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有的画家喜欢洒水后创作,它粗犷的走墨特性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桑皮纸创作,它的仿古效果,绵中带刚以及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自身的魅力,深受许多书画家的关注。使用桑皮纸来创作书画时,首先要了解它的特性,摸清它的脾气。因为纸是有生命力的,每种纸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创作时需要读懂它,通过用墨和笔与它的对话,其作者的心灵与它的撞击跃然纸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连恩平能够安于寂寞,潜心钻研桑皮纸:“人一辈子关键是做对一件事,做了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是千辛万苦,为此付出一切,也决不退缩。”虽然受到工业化冲击,但是连恩平依然看重自己的手艺,为自己做的手工纸而骄傲。
  临朐桑皮纸的整个制作过程都离不开像连恩平这样的匠人的那双手,它的传承者,是有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情厚谊的匠人;它的生产环境,是青山绿水间的造纸作坊,也是有生活有故事的乡村社会。
□桑皮纸制作流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