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点医疗新技术系列报道之八 |
B超引导下精准治疗小儿肠套叠 |
|
|
□本报记者 卢姝言 小儿晚上无缘无故的剧烈哭闹是什么原因?这让很多年轻父母不知所措。肠套叠是2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在胡强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于2011年开始开展了B超引导下水灌肠,不仅整复效果大大提高,更避免了小儿受到X射线的照射。开展此项技术5年来,已为近两千位患儿解除了痛苦。 小儿无故哭闹可能肠套叠 今年7月10日凌晨1点,浓重的夜幕笼罩着整个城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沉沉进入了梦乡。但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昌乐的小张和爱人正经历着为人父母后那份最沉重的担心。小张的儿子,仅仅一岁零两个月可爱的小家伙,正在接受B超引导下的水灌肠,他得了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肠套叠。 想起这半晚上的经历,小张觉得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漫长。昨晚七点晚饭后,小家伙开始声嘶力竭地哭,无论小张和他爱人怎么哄都停不下,身子还不停地蜷曲,一看就是肚子不舒服,正当他们准备去医院时,小家伙竟然自己不哭了,小张和爱人松了一口气,觉得可能是吃的太多了,就没去医院。谁知刚过二十分钟,小家伙又开始了哭闹,也是怎么哄也不行,这下两人啥也没说,赶快去了医院。到医院后做了B超,竟然是肠套叠,两人傻了眼,肠套叠是什么东西?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应该怎么治疗?在大夫的安排下,孩子很快接受了X射线下的空气灌肠,可是,射线吃了不少,可整复就是不成功。大夫告诉他们,如果整复不成功,必须得开腹手术,不然孩子有生命危险。于是,在当地大夫的建议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接诊的张大夫经过细致检查,确定是得了回肠-结肠型肠套叠,经过清洁洗肠、镇静等一系列准备,很快给孩子安排了B超引导下的水灌肠。 整复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原先长度近6cm的套叠块,很快缩小到只剩下2cm。可是,过了将近十分钟,这最后的一小块却仍是卡在那儿不缩小。张大夫目不转睛地盯着B超的屏幕,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提高着水的压力。当水的压力提高到上限时,B超屏幕上显示套叠块突然快速返回了回盲瓣——整复成功了。当张大夫告诉大家整复成功时,小张的爱人一下子激动地哭了起来。 小儿肠套叠危害严重 采访中,小儿外科主任周健介绍,肠套叠,通俗的说,就是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内,俗称“套肠”,常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最常发生于4-10月。一般根据肠套叠发生的部位分为小肠套叠、回肠-结肠套叠、回肠-回肠-结肠套叠等类型。具体的病因不明,大致是与添加辅食不当以及季节(天气变化)有关,临床上常见进食凉物后出现肠套叠。 谈到肠套叠最初的症状的时候,周健主任说,肠套叠初期最常见的表现即为孩子阵发性哭闹。长时间的无故剧烈哭闹且时哭时停,就应该想到肠套叠。后期主要的表现为伴有果酱样血便,若出现血便,说明肠粘膜发生坏死出血,病情转重。 小儿肠套叠会产生哪些危害?采访中,周健主任表示,肠套叠的诊断具有时限性,延误诊断及治疗,常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宝宝发生肠套叠以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否则,便会贻误病情,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 有效避免X线照射 周健主任介绍说,48小时以内,肠套叠一般通过灌肠整复,总体整复在90%-95%左右,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医院开展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对于复发性肠套叠患儿来说,由于要接受多次整复,反复接受X射线的照射,家长尚有顾虑。 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1年开始开展的B超引导下水灌肠整复肠套叠,完全避免了接受X线照射的问题。且根据我们统计数据水灌肠的整复达98%,高于空气灌肠。在B超引导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套叠肠段的情况,是否整复成功一目了然。通过盐水的高度来控制灌肠时水的压力,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镇静来减少患儿的痛苦,使患儿在整复过程中尽量少受罪。 不管哪种灌肠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周健主任说,比如肠穿孔、整复不成功等,还有些患儿在肠套叠整复成功后会再次发生套叠亦称复套,少数患儿会发生多次复套,需要多次灌肠。对于发病超过48小时或不能整复的患儿,则只能通过开腹手术来整复。还有些患儿肠套叠是由于其它疾病引起的,比如肠息肉、先天性肠憩室、肿瘤等,这些患儿必须手术治疗原发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