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公开征集《人民医院等四个医疗机构周边区域配套发展区城市设计》公众意见的公告 |
|
|
为进一步加强潍坊市整体风貌建设,提升潍坊市中心城区医疗机构周边区域的设施水平和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中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特征鲜明的城市特色风貌街区,潍坊市规划局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人民医院等四个医疗机构周边区域配套发展区城市设计》。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制,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性,确保规划方案更加科学、规范,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献言献策。 详情可查询市规划局网站http://ghj.weifang.gov.cn 联系电话:8080687 电子邮箱:wfghjsjk@163.com 征求意见日期:2016年8月12日-8月22日。 为切实实施规划提升工程,2017年实现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全覆盖,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完善中心城区医疗养老功能布局,同时加强城市整体风貌建设,指导完成城市更新,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健康街以北、北宫街以南、新华路以西、潍州路以东区域,并在此区域范围基础上再向周边扩大200米。涵盖了市人民医院、附属医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我市主要医疗机构及乐道院、虞河、潍柴等重点片区,规划面积1106公顷。 规划定位 以医疗康体为支撑,建设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同时建设形成潍坊市中部高端综合诊疗核心区、潍坊市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市创业创新孵化中心。 以医疗康体为支撑,以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医疗、康体、文化、交通、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龄化养老示范基地。 规划策略 1、“健行” 医疗系统: 策略一:功能组成由集中单一模式到分散复合模式。 策略二:空间布局从院落式到街区式。 策略三:就医模式由传统模式到联合协作模式。 策略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零散到集中。 交通系统: 策略一:畅达区域的交通。 策略二:集约精明的交通。 策略三:环保低碳的交通。 2、“乐道” 养老社区: 策略一:新服务体系下的健康养老全龄住区。 策略二:养老服务设施中心发散式。 策略三:复合街区,养老触媒。 策略四:互联网模式下的持续照料社区。 医养结合: 策略一:多方共建的养老模式新探索。 策略二:资源共享的综合体模式。 策略三:资源下沉,实现前端医养结合。 3、“虞跃” 康体系统: 策略一:“中心+散点”空间网络布局模式。 策略二:增设居住区康体设施,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 4、“鸢康” 风貌系统: 策略一:构建现代、健康、生态的城市总体风貌。 策略二:制定建筑风貌引导,建立协调美观的街区风貌。 策略三:系统改善绿地开敞空间,增加景观丰富度。 策略四:提升城市水环境,建设海绵城市。 规划结构 该区域整体规划结构为“两轴五心”: 虞河发展轴:梳理虞河沿岸景观和功能,形成片区内休闲服务轴带,联系附属医院、万达商业、人民医院、休闲公园四大节点。 胜利东街发展轴:片区内主要的公共服务带,向北延伸至地块内部,衔接中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两大节点。 五个养老社区服务中心:以绿地为核心,布置主要的康体服务功能及养老社区。将各个节点向河道延伸形成主要慢行街道,结合远景城市开发形成网络化慢行系统。 整体城市设计 四大医疗机构医院建筑的再城市化。 医疗机构周边交通疏解策略:增加路网密度;提高道路等级;将内部交通与外部道路系统进行衔接,合理安排出入口。充分利用周边建筑的地上地下停车空间;周边建筑进行退让,并设置绿地广场,增加人流疏散空间;增设医疗街区的步行空间,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联系。 社区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将零散布局的养老设施、社区医疗设施、体育文化设施、景观绿地、社区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到相对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街区,营造社区的活力点,提升运营能力,成为以养老设施为主体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 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保障体系为支撑,结合社会资本进行开发运营。 增设居住区康体设施,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 以虞河和张面河为主要沿河健身轴带,完善慢行健身绿道,依托沿河景观增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增设居住区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养老设施结合,形成居住区级综合服务中心。 养老布局 重点规划1处机构养老设施,即人民医院疗养中心,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作为服务本地区及周边区域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方式。 规划10个养老公寓:在医院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周边新建10个养老公寓,总占地21公顷,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作为服务本地区及周边区域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方式。 新建18个适老化住区:在医院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周边新建18个适老化住区,总占地63公顷。 对现状住区的适老化改造:共享医疗养老资源,选择11个区位较好,改造空间较大的已建居住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总占地64公顷。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规划将在该片区打造5个重点区域,包括健康养老先导区、人民医院及乐道院街区、中医院街区、第二人民医院街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街区。 1、健康养老先导区 以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医疗、康体、文化、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龄化的养老示范社区。 更新地块主要包括:潍柴宿舍居住建筑,多为2000年以前的低层住宅,与城市中心区风貌与开发强度不符。 改善地块主要包括:对民生街小学、幸福街小学、眼科医院及中友大厦进行改扩建,满足开发后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保留地块主要包括:南侧新建居住区及商业。 2、人民医院及乐道院街区 以人民医院为主体,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发展高端综合医疗服务;在现医学院校区内,打造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的特色诊疗中心。两者共同形成全市医疗“龙头”,配套建设健康养老设施。 更新地块主要包括:虞河两岸和人民医院以南的居住建筑,建筑质量较差,多为2000年以前的低层住宅,风貌较差。结合已审批规划项目,广文中学南迁。 改善地块主要包括:对潍坊医学院进行更新改建,打造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特色诊疗中心;对人民医院进行改扩建,满足就医需求,人民医院潍州路以东区域划入人民医院。 保留地块主要包括:乐道院历史保护建筑;潍坊医学院和人民医院的部分建筑;人民医院东部的部分居住区。 3、中医院街区 以潍坊市中医院为主体,建设中医诊疗保健中心,打造集中医诊疗、保健、养生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医疗健康中心。 更新地块主要包括:潍州路以东地块,建筑质量一般或较差建筑以及中医院以西部分居住建筑用于中医院扩建。 改善地块主要包括:中医院街区。 保留地块主要包括:东风街以南鸢飞路以西,建筑年代较新的居住地块。 4、第二人民医院街区 以第二人民医院为主体,依托呼吸病专科,结合滨河开敞空间序列,联系并服务周边社区,建设集养老、康体健身、疗养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更新地块主要包括:技师学院东校区,胜利东街285号,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交警大队,行知学校等。建筑质量一般或较差,多为2000年以前的低层住宅,与城市中心区风貌与开发强度不符。 改善地块主要包括:对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改扩建,满足开发后医院附近大量人员集散和户外疗养活动的要求。 保留地块主要包括:新建居住区宝鼎花园及潍坊市中心血站。 5、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街区 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主体,建设医疗教育科研中心,发挥医学院教育科研资源,融合康体养老功能,丰富宜老养老空间。 更新地块主要包括:虞河路西侧全部及东侧部分居住建筑,北宫东街南侧及福寿东街北侧居住建筑,建筑质量较差,并且其功能与规划目标不契合,进行拆除重建。 改善地块主要包括:对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改善建设,满足开发后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和功能定位。 保留地块主要包括:北宫东街南侧居住高层,建设状况良好,因此予以保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