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宋立军 □本报记者 贺德良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营商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近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宋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哪里的软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会出活力、出效益。 宋立军表示,面对当前市委、市政府深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这项“硬任务”,作为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编办将把加强软环境建设摆到重中之重位置,主动作为,从严从实,着力念好“放管服”三字诀,打造适应更高层次新发展的最优区域环境,为潍坊“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做好简政放权“加减法”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最大限度约束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努力把潍坊市打造为行政审批少、行政效率高、发展环境优、市场活力强的地区。按照“只减不增、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原则,继续压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权力事项,深入实施审批事项清单化管理,全面推进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重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行政审批否定报备、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和涉审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动态调整等审批制度的贯彻落实,探索开展向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放权试点工作,力争做到在全省范围内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降低企业成本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前期牵头印发《潍坊市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潍坊市降低企业成本“711”专项行动方案》基础上,强化日常考核调度,落实相关要素保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切实为全市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努力把潍坊打造成亲商活力最强的创新创业城市。 二是打好放管结合“组合拳”。把放管结合作为软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着眼于解决政府不当干预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着力从制度建设、流程监管、重点领域监管3个维度入手,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管体系,为全市软环境建设“保驾护航”。一要在制度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梳理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和统一格式的行政执法文书,整合案件管理系统,实行案件和执法信息的统一管理,把监管链条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二要在流程监督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双随机”抽查,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抽查结果的运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三要在重点领域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以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三大领域为重点,分别制定相应的监管办法,整合资源力量,明确监管领域和监管标准,优化监管流程。 三是唱好优化服务“重头戏”。把优化服务作为软环境建设的关键目标,瞄准群众办事难这一历史性“老大难”问题,创新组织开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方面,重点以潍坊市被列为“全省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试点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统筹做好市、县、镇、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编制工作,保障群众能看懂、易操作、省时间,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创造良好办事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方便百姓群众办事。结合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下大力气清理规范各类无谓证明和盖章环节,真正砍掉一批“繁文缛节”。 “壮志写华章,实干开新局。”宋立军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市编办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态度,强化部门责任担当,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努力推动全市软环境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