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四个重点 优化发展环境 |
——访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 |
|
□本报记者 贺德良 “加强软环境建设,是破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改进党风政风的内在要求,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必履之责。”近日,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陈勇表示,近年来,市质监部门始终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摆上重要位置,坚持重点抓、经常抓、长期抓,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作风建设持续好转,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他表示,下步将从四个方面入手,继续抓紧、抓实、抓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 首先,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市政府出台的质量强市、计量、标准化三个规范性文件的落实,组织做好今年国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申报争创工作,确保走在全省前列。着眼于服务全市开放发展,突出抓好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指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增强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快“山东省能源效能计量评估中心”建设步伐,积极申报筹建“山东省测绘仪器计量中心”。创新产品质量监督方式方法,采取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对工艺技术复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度较高的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检查的办法,提高产品质量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要节会活动和重要节假日,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扶优治劣,打造公平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质监部门已先后开展了建材专项整治行动、消防产品执法检查、农资打假、特种设备专项执法检查、医疗设备检查等执法行动,查处了一批涉及产品质量、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违法案件。下步,针对群众关注的加油机计量作弊、黑心棉、日用消费品、电梯安全等社会热点,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同时,继续开展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打假保名优活动,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质量法治环境。 再次,提高审批效能,加强政务公开,优化服务环境。以建设全市“项目最少、环节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平台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审批机制,及时清理压减审批事项,严格按照上级公布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审批,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加强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各县市区后的培训指导,确保放得下、接得好、运行平稳高效。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和审批AB角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通过设立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发放办事指南等形式,对受理范围、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咨询监督电话等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服务透明度和满意度。 最后,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执纪问责,优化政风行风。认真落实前期制订的《“四个一线”及重点风险岗位人员管理措施》,通过严格人员岗位管理、建立廉政监督卡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和内部管理。继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组织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庸懒散浮”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明察暗访,严格执纪问责。继续组织开展计量免费服务进社区活动,打造潍坊质监“计量惠民”服务品牌,促进政风、行风和作风建设持续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