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风筝冲浪赛给潍坊带来了什么
古典与现代碰撞的仿古铜技艺
文物保护当少些“遗砖之憾”
诸城荣获“书香城市”称号
青州成功创建“中国收藏文化名城”
安丘两“非遗”节目入选全国曲艺大展
画都O2O青年艺术平台上线启动
2016年1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保护当少些“遗砖之憾”



  ◎邓海建

  今年是南京明城墙肇建650周年,南京专门成立了城墙保护基金会,与社会力量协作,共同保护。11月14日,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举行成立以来的首个社会公益活动,即日起提供散落明城墙砖或有效线索的市民,可获金额不等、最高2000元的奖励。
  城墙是历史的,文化是大家的。南京明城墙建造时,共动员5个省152个州县共28万民工,烧造城墙砖数量达3.5亿块。花谢水流去,浩荡的历史光阴里,砖块亦有散落。如今,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市民参与,共同呵护城市的文化遗存。重赏之下或有补益,不求每块镌刻历史记忆的砖头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征集墙砖活动本身就是一次正能量的鼓呼,起码让城市懂得珍视自己的文物。
  如果说青山绿水是乡愁的依托,那么锦绣文物便是民族乡愁的镜像。这些年,城镇化一路高歌,转型期的文物保护工作亦面临着商业开发与公益保护、犁地重建与修旧如旧等诸多矛盾与纠葛,有的文物湮灭于楼宇经济,有的遗存打扮成迎客的夜总会。以山东为例,据统计,近20年来,全省有1600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及至眼下,仍有“福建一省级文保单位变酒店,公众不便参观引争议”等新闻,隔三差五刺痛公众的眼球。
  一边是悬赏征城砖,一边是装扮成酒店——眼下的文保现状大抵是此般诡谲。概括起来,文物的命途多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无知无畏中,眨眼间就灰飞烟灭;二是在唯利是图的市场逻辑里,恨不能化成不打烊的印钞机。一切所谓“套路”,背后是八个字:有法不依、保护不力。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达766722处,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文物保存现状堪忧。面对现状,各类各级保护工作也未曾停歇。早在1982年,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被写进了宪法,而《文物法》的多次修订更为文保工作立下底线。不过,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徒法难以自行”,文保中的闹剧与悲剧并不鲜见。这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文物保护是系统工程,从文物到古迹,从立法到执法,从城市到市民……一个不能少,谁也不能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物保护不只是为人类留下怀旧的念想。早一点依法保护、多一些细致作为,明天的文物起码会少些“遗砖之憾”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