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冬日忆雪
雪后雅趣
冬日即景
遥远的回忆
寻访古老的银杏树
感恩母亲
2016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忆雪



  ◎冯恩昌

  我的童年时代,冬天常常下大雪。有时头天晚上天还是晴朗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大雪就封住了门。透过窗户,看到院子里覆盖着厚厚的雪,屋面上铺了一层银白,那棵枝干繁茂的老杏树披上了银色盔甲。每当这时,爷爷总是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笑嘻嘻地说:“雪好大,瑞雪兆丰年啊!”说着开门,拿铁锨铲出一条直通大门口的路。
  雪,足有二尺多厚,挖二十几米长的路,爷爷用了半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那年头,遇上连阴雪,常常鹅毛大雪连续下七八日,小院里堆起雪的银山,那屋檐下垂着一米多长的冰凌。爷爷刚把路上的积雪扫净,一阵北风吹来,又落下一层棉絮似的雪花。大门口堆起了一个大大的雪山,出不了门,他只得在家待着。因天冷支了一盘炕,烧得热乎乎的,躺在上面与家人说说话,拉拉老辈子的故事。时常因雪大,去不了井台打水,母亲就化雪水做饭,出不了村不能赶集上店,只能用地窖里储存的瓜菜,炒几个菜肴全家共享。这样的连阴雪日子,有的年份要过半个月,但上了年纪的人谁也不着急,心里明白冬天有了雪水,春天麦苗长得旺,自会迎来金色的收成,这就是老天赐给农家的福气啊。
  大雪纷飞的日子,故乡的原野全被笼罩在雪雾之中,起起伏伏的山岭白茫茫,一道道河谷变成了银川,一片片山林宛若盖上了银色幕布,那河畔的杨柳也像银发女郎,在寒风里梳理着发丝,那层层梯田里的麦苗铺上了叠叠银被,那一个个村庄银装素裹之后犹似银色的蒙古包。哪是路,哪是田,哪是堰,哪是河,在银雪掩藏之下,全都分辨不出来了。登高俯瞰,眼前呈现的景象,正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茫茫雪原上,天空有着大朵大朵的银色雪花飘落,时有声又无声,地上的雪被在增厚增厚,青翠的麦苗不见了,堰上的石块无裸露了,连那褐色的树枝,都被银絮缠绕起来了,辽阔雪地上寻不到动物的足迹,听不到鸟儿的鸣唱,整个山乡变成了银色世界。
  大雪不管下多久,积多么厚,一旦停下,村村庄庄,千家万户,就像约好了似的,男女老少几乎全出动,或扫雪、铲雪、堆雪,或车推人抬地搬雪压麦,或去河里破冰捉鱼,还有穿红着绿的男女,匆匆赶集上店,购买急需的物资和食品。
  在金色阳光里,大伙把村庄、小院的积雪,运进大片的麦田,给雪中吐青的麦苗,盖上一层厚厚的银被,既保暖又杀菌。大雪过后,天气格外寒冷,人们的心里却涌动着春潮,盛开着喜悦的春花,他们透过银光闪闪的雪,望见了一个把里攥的金麦大丰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