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实基层基础 保障民生民本 |
——看新钢经济发展区如何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
|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刘宗辉 新钢经济发展区位于高新区东南部,经济结构以钢铁、机械、造纸等传统产业为主。以前,人们一提起新钢,首先想到的就是“偏远、污染、落后”等名词。然而,从近几年开始,人们对新钢的看法开始有了很大改观,这里高楼挺拔林立、道路四通八达、渭水河清澈见底……那么,新钢经济发展区究竟是如何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 以棚改搬迁为契机,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中官庄社区居民李元坤热情地对记者说:“俺们村今年终于住上楼了,楼房宽敞明亮,冬天集中供暖,既暖和又干净。”李元坤入住的银通居住区绿化完善,环境优美,周围超市、学校一应俱全,与他原来住的老屋相比,高了不止几个档次。 李元坤所在的中官庄社区,在今年的拆迁中,创造了四个100%:入户征求意见同意率100%、安置协议签约率100%、旧居实际拆迁率100%、居民回迁安置率100%。棚改拆迁历来是头等难题,为何新钢的群众却能做到100%的拥护和支持? “在棚改搬迁中,我们探索了以户代表为成员的‘自改委’自主改造的搬迁模式,每一户居民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每一个环节都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明明白白、高高兴兴搬迁上楼。”新钢经济发展区党委书记齐亚杰说道。今年新钢共完成了4个社区889户居民整体搬迁。 推行阳光建设, 让群众当好“主人翁” 2015年,新钢创新出台了《村改居社区权力清单运行流程》,规范村官权力行使,确保居民依法自治,全力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自治权利。 《村改居社区权力清单运行流程》内容涉及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社区财务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13大项39条,每一条都明确规定实施主体、办理条件、办理流程、监督监察等事项,事儿该怎么办、走什么程序,群众一看就明白,干部行使权力则有了“框框”,不能任性而为。 再看看新钢开展的“阳光低保”工作。将决策权“还权于民”,整个过程三次公示,赢得了群众信赖,保障了困难群众利益。 新钢经济发展区的阳光居务建设还包括社区“月例会”制度,每月8日前,各社区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对上月度社区重大事项、财务支出等进行公开,对下月拟开展的重要工作进行集体表决。 强化党建引领, 锻造一支钢铁队伍 “党的领导是根本,只能加强、不能弱化。今年3月份,我们推行了社区‘大党委’制,完善党组织设置,逐步建立起“发展区党委-大社区党委-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支部”的四级组织架构。”新钢经济发展区党委书记齐亚杰说。 通过开展“双公示双评议双促动”活动,社区的党员在服务群众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除了主动向党支部谈心,汇报思想工作,更能够积极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出谋划策、帮助解决。 在如何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锻造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这个问题上,新钢经济发展区可谓煞费苦心。自2014年起,发展区党委研究制定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给全体干部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