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晓丽 11月28日,是高新区新昌经济发展区马宿社区居民选房分房的大喜日子。一大早,社区居民就三五成群来到幼儿园门口,热烈讨论着棚改分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今年65岁的王希业接到分房通知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上5点半就来到社区排起了长队。进屋选房、递交材料、核对兑换面积、选择新房、公示、签订物业合同……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王希业顺利领到钥匙后,径直去了新房。“哟,这么暖和呢。”看着南北通透,位于浞河水畔,水电暖齐全,还带着装修的新房,王希业喜出望外。他这屋看看,那屋转转,一个劲儿说好。仅当日,马宿社区就有近500户居民选到了心仪的楼房,不久他们就会搬进新房,开始新生活。 棚改工作,被称作是“天下第一难”。新昌经济发展区党委书记刘相合总结的办法却极为简单:“就是要让老百姓把棚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拆也好,建也好,都要公开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要让老百姓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作为政府部门就是要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承诺的事要全兑现,水电气暖等市政配套,不管费多大劲都要全部做到,让老百姓上楼觉得暖暖和和。” 对老百姓来说,房就是家,家和万事兴。对新昌经济发展区来说,群众的意愿就是决策的“风向标”。自开展棚改工作以来,新昌经济发展区始终恪守为民情怀,将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先建后拆、以建促拆,不开空头支票。随着浞河水畔的新楼一天天长高,老百姓的顾虑也一天天消除了。 在棚改工作中,他们坚持“自主”改造,成立自改委,怎么改,程序怎么走,让群众自己做主。改造前,制作菜单式改造意见征询表,在社区内公示棚户区改造平面图,楼房户型大、中、小搭配,满足老、中、青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居住需求,最大限度让居民满意。 建设好不好,群众监督离不了。新房建设过程中,新昌经济发展区积极拓展思维,吸纳住户群众全程介入质量监督。浞水苑安置点项目开工后,主动邀请老党员、群众代表深入建设工地对质量、进度进行监督,通过投诉热线、微信公众号、微博、项目现场、办公室接访等多方渠道,积极听取百姓心声,建设放心工程。 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景观和一流的物业,高新区对棚改工作的要求很高。在马宿社区,旧社区和新房区只有一街之隔,老百姓看得见施工,也看得见景观。马宿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永强说:“这样挺好的,老百姓看得见你在干什么。” 不懈的努力拆除了群众心中的“隔心墙”,拉近了干群距离,实现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良性循环。今年,新昌经济发展区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新开工1524套,开工率达318%;计划拆迁425户,已拆迁501户,拆迁率118%,计划安置425户,已安置501户,安置率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