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潍坊科技学院全省电子设计竞赛创佳绩
3D打印进校园
雷沃公益联盟成立带动行业公益开展
棚改惠民生 喜圆新居梦
我市组织收看全省文物工作电视会议
我市为10名外国专家颁发“鸢都友谊奖”
全市法院新闻舆论工作会议暨《潍坊日报·法院特刊》办刊三周年座谈会召开
大虞街道积极搭建平台引领商会健康发展
开放发展的“潍坊路径”
2016年12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发展的“潍坊路径”
  12月15日,马石油二期项目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引进的生产设备。马石油二期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总投资5376.8万美元,着力打造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生产运营中心。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导企业精准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全市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王晓光摄



    ——我市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吴晓强
  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厚植开放优势,一直是一个重大命题。
  8月4日,我市召开全市开放发展大会,动员全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主动地落实国家开放战略,以开放发展的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拓展空间、增添动力。
  开放发展大会吹响了全市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号角。
机制保障——
优化开放发展环境

  各部门、各县市区迅速落实大会部署,积极谋划,形成了推动开放发展的新热潮。
  按照“1+6+17”开放发展工作组织推进体系要求,有关部门对17个专项工作逐一形成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主要职责、重点工作、推进措施、完成时限、组织保障等内容。市直有关部门还分别编制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开放发展工作计划,建立了行业深度开放新机制。同时,为推动工作开展,建立了一周一简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交流、半年一点评、一年一总评“五个一”工作制度。
  此外,我市将《关于构建新体制培育新优势加快全市开放发展的意见》立项分解,梳理出62条督查任务,归纳为十大类重点工作,制定专项督查方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平台助力——
增强开发区载体功能

  今年前10个月,全市1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9.47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市的7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32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市的75.1%;实际利用外资44.2亿元,同比增长38.9%,占全市的83.7%;进出口总额889.2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市的85.7%。
  一组组漂亮的数据说明,开发区的发展在全市的经济大盘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四化”转型定位、“四集”创新发展和六项措施保障的重要战略部署,理顺了体制机制、明确了方向路径。针对部分开发区产业定位不准或不够清晰、有的开发区功能建设与选定的主导产业不匹配、空间布局杂乱、体制机制落后等突出问题,我市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即:加快推动开发区由工业项目聚集向主导产业集群转变,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由传统镇街形态向产业园区形态转变,着力培育以体制机制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努力打造更高层次开放发展新平台。在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建设更趋优化。我市研究印发了《2016年省级以上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作任务清单》和《2016年省级以上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作任务清单月度计划表》,对重点工作作了详尽部署。全市省级开发区均落实、配备专职管委会主任,走在了全省省级开发区管理制度创新的前列。同时,还在省级开发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政策和推行“四张清单”等管理制度。
  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各开发区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注重中高端、有特色、整体联动的产业链条打造,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建设公共服务平台65个,其中综合性平台21个、产业服务平台19个、科技创新创业平台9个、孵化器平台16个。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以科技引领创新已成共识,高新区的蓝色智谷打造了校地院地合作“3.0”版新模式,构建起“3+1+N”便捷化、全要素、开放式区域性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滨海、寿光、诸城、潍城、临朐等开发区争取并承担了一批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项目及国家对外合作项目等。
  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各开发区先后出台政策,加大招引人才力度,2015年,全市开发区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人才50余人。目前,全市在开发区就业的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41.9%。
设施支撑——
建设鲁辽大通道

  今年以来,我市以重点项目为总抓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以公路枢纽、海港枢纽、航空枢纽、高铁枢纽和鲁辽大通道为支撑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方位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产业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引擎、开辟新空间。截至11月9日,鲁辽大通道“潍营”轮共计运行119个航次,运载甩挂车辆2702部,运载货物75000余吨,运输商品车1450部,发往欧洲出口集装箱24标箱。
  “潍营”轮船舶改造工作完成,为提升鲁辽大通道经济效益打好了基础。我市加大与营口港集团合作力度,将“潍营”轮营口港码头运行及作业工作纳入营口港核心运行体系,与营口港辽宁沈哈红运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已有24标箱货物和2个冷链箱货物经鲁辽大通道发往俄罗斯和欧洲。  
  鲁辽大通道双向运行更通畅。我市依托东北地区汽车工业基地、营口港汽车码头公司专业港口运作平台“两大优势”以及潍坊作为国内重要农业装备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商品车和农业装备海上运输,使鲁辽大通道承运内容更加丰富、利益链条更加紧密。4月18日,商品卡车运输项目正式运营;7月份,福田联合收割机通行大通道实验成功,实现了东北商品车和潍坊农业装备双向对接、合作共赢。
服务优化——
加快口岸建设

  近年来,潍坊综合保税区全面接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口岸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通关方式,复制推广的自贸区新政策数量居济南关区首位,通关便利化水平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为潍坊及周边地市外向型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
  着力搭建虚拟口岸服务平台。综合保税区利用口岸直通和保税物流功能,加大通关一体化业务改革力度,在信息化、无纸化通关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2016年,新建成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场站,安装电子卡口管理、集装箱箱号识别、电子关锁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与海关管理系统信息互通、与青岛机场和青岛港口无缝对接。企业在潍坊保税区就能开展内陆口岸报关、报检、订舱、装卸、运输等业务。
  加快建设进口肉类及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国家对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实行指定口岸制度,2015年1月,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口岸申报,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筹建,目前正与中俄冷链物流项目一体化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运营。获批进口澳大利亚活体肉牛口岸建设。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以后,综合保税区抢抓机遇,与潍坊检验检疫局共同启动口岸申报,2015年8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潍坊成为国内首批具备资质的试点城市。
  搭建进口植物产品检验检疫平台。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综合保税区实现了进口棉花等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权下放,货物可以在保税区就地检验检疫,办理通关手续。以此为基础,他们还搭建了国际采购(纺织品)服务平台,为全国纺织类企业提供棉花、棉纱、坯布、面料、家纺、服装等“一站式”进出口服务,目前已入驻国内外大型纺织品供应商30余家,实现交易额6亿元。
  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综合保税区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新政策,已落实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随附单证等11项功能政策,特别是获批了全省唯一的工单式核销试点、济南关区唯一的境内外维修试点,成为济南关区复制自贸区政策最多的保税区。大力实施“区区联动”发展,实现了与郑州、南京等保税区之间货物自由进出,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区区联动”的保税区之一。在省内率先推行了关检联动“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在济南关区首批推行区域通关一体化进口业务改革,通关时间缩减50%以上,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