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数九寒天”中风高发 |
——访潍坊本草堂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王法德 |
|
□本报记者 刘文研
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就开始了。据潍坊本草堂国医馆王法德主任介绍,每年进入冬至后的一个多月,都是医院接诊中风患者最多的时候,尤其是家中有三高症或心脏病患者的市民必须引起重视,了解、掌握相关预防知识十分必要。 “冬季气候寒冷,会导致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血液流速变缓,血液粘稠度增加,这是冬季中风病人多的主要原因。”王法德说。我国目前有700万中风患者,每年近200万新发病率,其中冬季更是高发期,门诊目前接诊的先兆中风和中风患者也有明显增加。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中风”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突发性,二是多数患者症状为偏侧,故中风又称“偏瘫”或“偏枯”。常见症状表现为偏侧麻木无力、口舌歪斜、说话不清,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模糊等症状。据王法德介绍,我国每年因中风而出现偏瘫、失语、麻木、反应迟钝及痴呆等后遗症的患者不计其数,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但“中风”并非毫无预示。王法德表示,大约有1/3以上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发生前有“小中风”发作,而“小中风”便是中风的先兆。小中风是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由于输送到脑补的血液和氧气出现暂时性中断所致,发病时间较短,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很少超过2小时,主要表现为半身麻木无力、手中持物突然落地或突然不能行走、言语不利、口齿不清,但症状是一过性的,发作过后一切恢复正常,但常常反复发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患者都出现过‘小中风’症状,但由于‘小中风’症状能够很快恢复因此很容易被市民忽视,从而错过了及时防治的时机,很可能导致中风。”王法德说。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21%小中风患者在90天内会新发脑梗死或梗死进展;而早期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90天内中风复发风险达80%。因此,小中风其实给患者宝贵的缓解期和治疗期。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病情,将会预防大中风的发生。 对此王法德表示,中风虽然很可怕,但是是可以预防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脏病(房颤、心梗、心衰等)的患者都是中风的高危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或紧张,注意作息、生活规律。同时冬季要常测血压,若发现血压有所增长要适当增加降压药物。发现有“小中风”症状的患者要及时找专科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养生本草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