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质量改善“负重前行” |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重污染天气热点话题 |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已持续数日。环境保护部6日晚间举行新闻发布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了重污染天气相关热点话题。 直视问题:全年好转但冬季改善有限 环保部和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近期发布了2016年的空气质量数据,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已发生多次大面积、长时间重污染天气。 “我们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说明我们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陈吉宁说,“但现在的问题是冬季空气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什么改善。” 他表示,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是在“负重前行”。所谓“重”,就是要在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改善,加快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排放量后面是“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 2013年以来,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这个冬天延续厄尔尼诺气候异常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这种气象条件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有助于PM2.5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 “我们不能因为一两次重污染天气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陈吉宁说。 多管齐下:6方面强化冬季污染治理 陈吉宁说,冬季之前措施都是管用的,但现在看来,到冬季之后治理措施还不够。环保部最近正在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解决好这段时间的冬季污染问题。 陈吉宁指出,北方供暖有三个问题:一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较低;二是燃煤锅炉环保设施跟不上、装备水平低,单位排放是大电厂的十几倍,如果安装高效的脱硫脱硝设施,许多企业无力承受;三是农村散煤问题,京津冀散煤占全国总量20%,一吨散煤是电厂排放的10倍以上。 他表示,冬季污染治理涉及多部门合作,将从6个方面强化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等方式淘汰分散小锅炉;积极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通过工业企业采暖期减少生产,抵消供暖等新增污染排放量;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不靠蛮干:提高环境治理科学系统性 此次重污染过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东北、陕西、四川甚至广东的部分城市也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尤其是西安、渭南等地方污染问题突出。 “这个冬天雾霾是全球性的,印度、伊朗、韩国、英国、法国等地这段时间也出现持续污染。”陈吉宁介绍,全球性气候不正常,冷空气去了北美,暖空气留在亚欧大陆。 目前,环保部正在对“2+18”(即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省份的18个城市)城市的重污染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有些地方采取的一些措施引起社会争议。对此,陈吉宁表示:“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蛮干解决的,必须科学有序,社会代价才会小,才能够知道措施有效性如何。” 他说,环境污染治理要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环境治理需要多种措施配合,需要地区联防联控。同时还要依法行事,不能任性。从管理要环境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