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恩兰是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博士;她数次出国深造又毅然归国;她在一年中三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之后,她又被陈赓大将亲自点将;她终生未嫁,深爱大海…… 1905年3月27日,刘恩兰出生在安丘市郚山镇石山子村。1919年,她考入南京汇文女子中学。之后,她考上了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又转考了金陵女子大学。1925年,她被分配到金陵女子大学任教。 1929年,金陵女子大学送刘恩兰到美国留学,她选择了“自然地理”专业。从此,巍巍高山、滔滔江河、茫茫原野、浩瀚海洋、万里长空等,便成了她研究的对象。在异国他乡,她经过三年刻苦攻读,取得了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她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她担任系主任,并亲自为学生讲授地理、地质和气象课程。与此同时,她还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创办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她还参加了蔡元培先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 抗日战争时期,金陵女子大学迁至成都。不久,刘恩兰漂洋过海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成为中国自然地理科学领域的第一位女博士。毕业后,她放弃在英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硝烟笼罩的祖国。她继续在华西大学(金陵女大)任教。她一边教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日寇轰炸贵州之后,她参加了红十字会。在这期间,她带领学生考察了金沙江、泯江、灌县、威州(汶州)等地。她陆续发表了《中国雨量变率的研究》《四川之天气》《四川盆地之形成及其历史》《中国雨量变化》《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中的地理条件》《川西之高山聚落》等论文。 1951年初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中南海,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刘恩兰,征求她对组建中国科学院的意见,邀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不久,又连续两次就此事召见她。之后,她先后参加了对淮河、永定河、桑干河的治理,又对十三陵水库、官厅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1951年9月,刘恩兰被调往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1952年,她被评定为二级教授。 1953年8月,陈赓大将在办公室里接见了刘恩兰,并开门见山地对她说道:“刘教授,你学过地理,懂得海洋,海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你了解,我们想请你为海洋开发和海军建设作出贡献。”她欣然同意。不久,她被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海军系二、三室主任。1957年秋,她带领毕业班学员,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测量海岸线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务。从此,她的研究目标集中到海洋学方面。196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她奉命到海军航海保证部工作,这时她已经56岁了。她随舰艇从塘沽出发,沿渤海、黄海、东海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一路考察了海岸的设施、地貌、水文等,写出了数万字的考察报告。 刘恩兰把辽阔的大海作为自己的研究室,先后撰写了《我国海洋工作人员专业人员训练大纲》《现代海洋科学中的一些新问题》《大气与海洋的关系》《青岛海区的海洋发声动物的初步探讨》《青岛海区有关水下活动的环境条件和海洋工作者今后的任务》《海岸带》《河口湾的演变与沉积动力过程》《淡淡海岸带调研的意义》《南海温盐度》《黄东海条件和黄海冷水团》《海洋生态系》《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文章。她的调研报告与文章,为祖国的海洋开发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恩兰在科学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她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 1986年7月15日,刘恩兰走完了她坚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一生。刘恩兰生前留下遗愿,愿在去世后将骨灰撒往大海。她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她是大海的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