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
改革牵引新活力 |
|
|
市场活力和政府活力最大的动能来自哪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124项重点任务和29条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915项精简到287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持续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在全省率先公布实施市县镇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县镇三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调整理顺了市区土地管理、城市建设、市政管理和城管执法体制。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出台深化公共资源配置改革意见,建立竞争性机制促进土地、环境容量、能耗总量等要素集约节约利用,保障优质项目落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集成推出一批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高新区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率先在全国推行财政资金金融化管理,组建30支专项投资基金。成立市再担保公司和担保联盟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功运作31个项目。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重组市级投资集团公司,建立市管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修订完善了市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 ——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出台关于构建新体制培育新优势加快全市开放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开发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东亚畜牧交易所经国家批准设立运营。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潍坊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开通运行。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我市正式出台了《潍坊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将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活力、防范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 改革走向纵深,为发展注入更强动力,我市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未来,我们将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力量。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培育发展资本、产权、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建设用地、环境容量、水资源等优化配置。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项目全流程网上运行机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大抓项目的发展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全市增加投量、优化投向、加快投速、提升投效。 大力加强政务、法治、人文、服务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严查损害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收费最少、综合成本最低的一流营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