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传承创新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文化名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要有新举措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民间艺术之都
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2017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要有新举措



  ◎刘杰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这既包括要大力培育领军企业,抓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大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招商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还包括要争创国家文化金融合作发展试验区。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不断培强做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推动文化产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同时,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单一;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不够,产品创意不足;文化资源整合不够,文化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文化人才短缺等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推动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需求始终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是一种典型的享受型、发展型、精神需求类的消费,其需求的高低一般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收入、消费预期和文化产品的价格、市场供给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群众的消费结构已由早期的生存、实用型过渡到享受、发展型消费,精神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已取代物质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主体。因此除了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以外,首先要积极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转变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要引导文化消费观念由低俗向高雅升级,文化消费目的由休闲放松为主向提升自我并重转变,逐步形成乐意于文化消费、享受于文化消费、得益于文化消费的良好氛围。其次,要针对居民的新消费需求,加强对居民的培训力度,使其适应信息化手段。同时,要加快文化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培育网络娱乐、网上阅读、网上观赏等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如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文化供给创新刺激居民消费意愿。此外,还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模式。
  培育特色产业链条,发挥文化产业集群效应。聚集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企业集群化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意愿和需求。一要采用市场化模式,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引进有园区开发经验的企业联合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园区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二要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关联性强、代表性强的产业集群。三要积极开拓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使运营商、发行商、销售商及周边服务商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环环相扣、一条龙的循环系统,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
  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创意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改善民生、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推出更多形式新颖、品质较高的文化产品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给予创意企业独立的自主经营权;要针对情况制定奖励性政策,对优秀文化创意作品进行奖励,对文化创意企业实施税收政策的优惠;鼓励和支持创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为创意企业服务的力度,为创意企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网上创意征集推广平台,加快文化创意与产业、技术、产品(服务)、市场、资本的对接,培养全社会的创意理念;加强创意文化品牌培育,引导创意企业加强对商标、品牌的管理和培育意识。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稳固文化产业发展根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保护好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牢基础,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产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模式。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生态保护区进一步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将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努力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发展文化。
  树立“文化+”理念,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产业之外,文化产业也不例外。除了继续完善文化与金融、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与创意设计等融合发展政策外,通过推进文化与旅游商业、城市建设以及高科技等的融合来提升经济的文化含量,进一步推进潍坊文化产业化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的目的。
  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体系。一是要对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建库立制,建立以各科研机构与高校为重心,以企业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文化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二是要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建立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社会文化,并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柔性”流动的特征,改革人事制度,为文化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三是对于高端的文化人才,应立足实际,制定人才吸引战略,搭建引智平台,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把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为提升全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