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寿光大文化体系涵养县域发展精气神
深入港口码头宣传休渔政策
只争朝夕抓落实
让贫困户住进“暖心房”
一粒花椒的“富民之道”
青州市在驻村第一书记中开展“七个一”活动
4月份“潍坊好人”出炉
高新区开展露天烧烤治理活动
南风北韵——郭志光艺术作品展在国博展出
安丘景芝中学四项管理举措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侯学庆同志逝世
2017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粒花椒的“富民之道”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王 建

  初夏时节,临朐县冶源镇虎头山上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吐露着嫩绿的枝叶迎风轻摇,散发着阵阵麻香。在赤良峪村西头的花椒苗圃里,种植户张宽增正低着头查看花椒的生长情况……
  “花椒育苗要在年前秋后对土地进行冬耕,出苗率高的话一亩估计两万株以上,生长一年出圃一棵五毛钱左右,亩收入可达一万元。”张宽增喜滋滋地说。
  冶源镇西部的赤良峪、栗沟、平安峪等村地处青石山区,四面环山,山地面积大,很适宜花椒树生长。村民自古就有种植花椒树的传统。房前屋后、田间堰边都种上了花椒。而且种花椒投资小,投劳少,产量高,收益好。据张宽增介绍,全村450户,家家都种有花椒树,仅花椒种植一项,年收入万元的农户有一半以上。
  “到了每年7月份开始收获,莱芜等地的客商云集于此,相邻各村的经纪人队伍不下20人。椒农卖出1000斤椒皮,保守收入也得有35000元。有门路的卖到北京等大城市去,收入几近翻番。”掰着指头算账,张宽增喜不自禁。
  近年来,花椒因其无公害、无药物残留,直接取自大自然倍受消费者青睐。长年在外打拼的栗沟村民尹开营面对家乡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临朐县科协的支持下,组织栗沟、平安峪、赤良峪等村120家花椒种植户成立了临朐县花椒产业协会,决心叫响临朐花椒品牌,让花椒树变成摇钱树,铺就山区农民的富裕路。
  “让山坡变绿、环境变优、农民变富,花椒产业协会有好多基础工作要做。”尹开营坦言。花椒协会一成立就无偿提供4万棵优质“大红袍”花椒苗,在栗沟村建设1000亩花椒示范基地,推动当地花椒提档升级,使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
  “小花椒长成大产业,关键是提高花椒品质、扩展销售渠道。”尹开营说,花椒协会将为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生产环节,统一提供优质化肥、种子新品种等,确保花椒品质。在品牌打造上,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农产品绿色认证,叫响临朐花椒品牌。同时探索利用“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渠道,为椒农和客商牵线搭桥,增加椒农收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