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职业学院“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争创优质高职院校。省内对标济南职业学院,省外对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信息化、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特色校园文化等项目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产业强市建设提供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2、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教学领域各项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抓好招生与就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四位一体”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职业技能技术培养,抓好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取得标志性成果。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学院专业建设,开展现有专业内涵提升与转型升级,重点加强自动化类、化工技术类、电子信息类、物流类、农林类5大专业群建设。完善校企合作“三级联动”体制机制,发挥好校企人才培养双主体作用,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推进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专业和实验实训基地,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机制。 4、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拓宽课题立项渠道和承接面,争取更多高层次重点项目立项。抓好研发团队建设,打造科研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产学研合作紧密的平台,建设省级研发平台。加强优秀成果培育提炼,获取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 5、实施正风肃纪整治行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和改进全院党建工作。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从严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改革发展优良环境。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围绕教师、学生两大主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强化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和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7、全力创建文明单位。实施文明单位创建计划,开展师生素质养成教育和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加快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和内涵文化养成,锻造良好的党风、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大“三防”建设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立德树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争创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省内对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省外学习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创建优质高校,实现办学水平大跨越,进入省内一流高职院校行列,为“四个城市”建设培养“工匠”型人才。 2、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岗位管理改革、职称聘任改革、立德树人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一师一优课,一生一专长”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完成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申报10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30门院级优质公共选修课,推进2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大赛取得一等奖3项以上,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学(教师技能)比赛获奖10项以上,相关指标和人才培养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3、创新机制体制,提升办学活力。加大招院引校工作力度,与985高校或境外高校合建科研院所2个。创新办学体制,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航空公司共建航空工程学院,与中晨集团筹备合建混合所有制艺术学院。筹备组建国际交流学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班,选派6名教师参加国(境)外培训交流,选派10名学生到国(境)外合作院校学习研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4、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SQC”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扩建改建实训室10个,重点推进航空工程实训室建设,完成东校区6幢学生公寓楼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室30个,提升实践实训条件。 6、深化校政企合作,提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新建附属幼儿园一所,扩大潍坊高新区培真幼儿园规模,解决教职工及周边群众入托难问题。开展复退军人和残疾人培训300人次以上,加大对贵州省织金县教师培训力度,实现精准扶贫服务社会,与隆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生产、实训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一体化。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一流、比学赶超。按照“四个城市”建设的要求,高点对标一流学院,省内对标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省外对标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四个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完成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推行全面“诊改”,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积极回应师生诉求,提高师生满意率。对师生关心的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校区间班车运行、工作日午餐、就业手续办理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改进职工工作作风。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水平。 5、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启用潍坊校区临床实训基地,成立潍坊市健康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6、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智能校园。推进校园云平台、大数据、智能校园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三校区资源互通共享,实现教学管理手段信息化。 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提升育人质量。配齐建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心理健康和青春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8、扩大招生办学,促进学院快速发展。科学安排各类招生计划,全面完成年度招生任务。新上健康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3个专业。完成省级健康管理与服务品牌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共建阳光健康管理学院,完成首批招生。 9、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发挥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作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 10、建设平安校园,维护安全稳定。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和消防安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落实安全责任。抓好敏感时期、重要节庆、关键部位、重点人群的安全稳定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打造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集聚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省内确保一流,省外学习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在混合体制办学、产教深度融合方面比学赶超、勇争先锋,提升大学园发展层次,为“四个城市”建设培养人才。 2、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大学筹建。2017年9月份完成大学教学区20万平方米、大学实训区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具备使用条件,大学主校区正式试运行;年底前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达到教育部评估验收标准。 3、加快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7年9月份完成8万平方米建设,年底前5个实训平台全部投用,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全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 4、完成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移交工作。全面做好学院交接工作,启动校区搬迁,妥善安置教职工,实现平稳过渡,确保2017年9月份学校师生到大学园报到入学。 5、启动中国海洋大学潍坊研究院建设。推动落实《中国海洋大学、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校市战略合作的协议》,加快航海实训中心建设,主动对接联系,统筹规划合作领域,2017年正式启动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潍坊研究院。 6、加快院校院所聚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2017年新引进4所院校院所、科研机构。 7、启动创建市科教创新园区工作。根据《市科教创新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逐一清单销号,创造高端人才团队、科研教育机构和科技服务主体向园区聚集发展的良好环境,2017年底初步达到市科教创新园区的创建标准。 8、争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者。深入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混合体制办学改革,打破院校“非公即民”界限,搭建社会资本“放心进入”“规范进入”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平台,让混合体制办学成为大学园“特色名片”。 9、完善大学园服务配套。按照“一线工作法”,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服务。文昌湖文化休闲中心八栋单体2017年8月份投入使用;6月份启动航海实训中心建设;年底前大学园派出所建成投用;渤海路以东山东海洋科技大学片区市政设施PPP项目加快推进;年底前完成大学园第二创业孵化器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奥特莱斯、在水一方教师公寓二期、医院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园区完成建设投资12亿元。
潍坊港集团有限公司“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先进,建设一流港口。省内对标烟台港(龙口港区),省外对标营口港,全面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紧抓建港、强港“黄金十年”期,提质增速全力赶超,助推产业强市建设。 2、推进“鲁辽大通道”建设。创新船运与物流双平台运作模式,搭建“潍营满欧”国际海铁联运体系,构筑连通我国华东——东北地区进而通过俄罗斯直达欧洲的物流大通道,推动我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2017年完成船舶运行140航次,运载货物24万吨,同比增长118%。 3、建设疏港铁路工程。全年完成产值2.5亿元,5月底完成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6月底完成区间路基,11月底完成路基附属、站场土石方以及桥涵工程。健全铁路公司生产运营体系,2018年底投入运营。 4、做优通关查验中心项目。确保海关查验顺利投入运营,提高集中箱扫描检测效率,缩短货物待检时间,为涉港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体化”通关服务。 5、航运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年底建成投用。完成投资6800万元,6月底完成主体,11月底竣工验收,搭建集通关服务、港口指挥调度、信息中心、商务办公及酒店服务于一体的港区综合服务平台。 6、统筹推进5万吨级航道、泊位手续办理。11月底前完成5万吨级航道工程所有手续;12月底前完成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罐区部分立项批复和初设批复。为亿吨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先导性支撑。 7、提升资本运营水平,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大资产规模、强化资产利用、科学安排资金、加强融资合作、降低融资风险、开展保理业务,多措并举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8、多措并举转作风,旗帜鲜明抓党建。开展星级竞赛、文明单位创建,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风廉洁建设,确保干部职工作风持续转变,党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 9、打造安全文化,保障企业发展。制定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文化氛围。 10、构建考核机制,提升工作绩效。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将“工作职责、作风建设、重大事项等指标”细化到《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层层签订、层层监督,把考核结果与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绩效奖惩相挂钩,最大限度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11、加强人才建设,增添发展动力。从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和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出发,采取脱产培训、举办专题辅导班等多种形式,提升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 12、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体系。开展“制度完善月”活动,健全完善制度,实现工作件件有依据、事事有标准。
|
|